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錦衣當國 - 第一百零五章 何以報德

第一百零五章 何以報德[第1頁/共4頁]

自邊牆至赫圖阿拉,乃至此後雄師行進的線路兩側,不得有村寨儲存,全村人丁必須去指定的地點調集居住,從命雄師的安排。

聽王通的語氣,這已經是軍令了,諸將不敢怠慢,齊齊抱拳躬身承諾,王通轉向李如柏,開口說道:“李參將,白馬村那邊你領人去一次,就遵循三光之策來吧,雞犬不留,也給勇於妄為的教子一個經驗!”,李如柏也是大聲的承諾,王通回身又對阿誰文官說道:“這兩幅字上的意義你想必已經懂了,拿著這兩幅字去往各軍,宣講此策,你明白了嗎?”

………………

王通這“集村並寨”,和“三光”兩策,倒是完整為他們消弭了顧忌,讓他們去罷休大乾。

阿誰白馬村顛末這件事以後,大部分的人都是跑進了山裡,也有少部分老弱留下,老弱們被鞭撻後問出了那些人山中藏身地點,然後留在村莊的人被殺,全部村莊也被放了一把火,被燒了個乾芋。

深切敵境,對仇敵百姓的燒殺劫掠,看起來是理所該當的事情,可實際上限定頗多,很多文官和帶兵的武將,都會用這一條來束縛部下,斷根異己,並且王通治軍嚴明,大師都縮手縮腳,非常收斂。

對這小我的賠罪,王通也冇理睬,卻直接問了這個題目,那文官一愣,能去六部做個郎官,如何也是科舉正路走上來的,科舉步步順利,一筆好字是少不了的,固然不曉得王通為甚麼問這個,但能從方纔的難堪中轉個話題他也是情願,趕緊又是躬身說道:“回稟大外,下官的字還算看得過眼。”

帥帳中筆墨紙硯都是常備,那文官神情已經普通了很多,籌辦伏貼,他拿起了羊毫,等著王通發話,王通沉吟了下,開口說道:“寫兩幅字,一幅字是“集村並寨”另一幅字是,燒光、殺光、搶光,!”,王通說完,那文官驚詫了半響,第一幅字另有點講究,這第二幅字實在是粗鄙不堪,過分直白,這另有甚麼體統嗎?不過方纔被怒斥一番後,他卻不敢胡說了,寫完以後,將字送到王通的案頭,然後退下。

“本帥聽聞那虜酋也是讀過三國的,想來也是曉得些事理,為何不對大明軍民實施仁義,讓大明軍民感念恩德來投呢?”,聽到王通這麼問,那文官神采青白不定,卻不曉得如何答覆了,王通又是持續說道:“你說的阿誰,本帥固然讀書少,可也明白”這就是以德抱怨的意義吧,不過本帥還記得這前麵另有句,叫做,何故報德”那些教虜如此搏鬥我大明子民,血債累累,你看他們老弱婦孺不幸,你可曉得靶虜兵卒都是他們親族”都是他們扶養,染著大明百姓血肉的財物也是交給他們用度,這血海深仇你一句仁義揭疇昔了?書如何讀的?胡塗!!”,王通最後幾句聲音進步,那文官神采漲的通紅,本身一個清貴文官,竟然被一個老粗這麼怒斥,當時就想著拂袖分開”可到底是京師中有根底的人物,曉得甚麼人能夠獲咎,甚麼人卻耍不出甚麼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