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7章 天龍(185)[第4頁/共5頁]
一其中年黃衫女子尖聲叫道:“胡說八道!尊主武功蓋世,已練成了金剛不壞之身,有誰還能傷得她白叟家?你們妄圖篡奪破解‘存亡符’的寶訣,乘早彆做這清秋大夢。彆說尊主必然無恙,轉眼就會上峰,懲辦你們這些叛徒,就算她白叟家仙去了,你們‘存亡符’不解,一年以內,個個要哀號嗟歎,受儘痛苦而死。”
石嫂拔刀在手,大聲道:“‘縹緲九天’當中,八天部下峰,隻餘一部留守,賊子乘虛而來,無恥之極。仆人,請你命令,大夥兒衝上峰去,跟群賊一決死戰!”神情甚為激昂。餘婆卻道:“石家妹子且莫性急,仇敵勢大,鈞天部全仗峰上十八處天險,這才支撐了這很多光陰。我們當今是在峰下,仇敵反客為主,反占了居高臨下之勢……”石嫂道:“依你說卻又如何?”餘婆道:“我們還是不動聲色,靜悄悄的上峰,讓仇敵越遲知覺越好。”
胡塗醉 情長計短
群女相顧駭然,均想:“莫非鈞天部的眾姊妹都殉難了?”眾女均知,接天橋是連通百丈澗和仙愁門兩處天險之間的必經要道,雖說是橋,實在隻一根鐵鏈,高出兩邊峭壁,下臨亂石嶙峋的深穀。來到靈鷲宮之人,天然個個武功高超,踏索而過,原駁詰事。此次程青霜下峰時,仇敵尚隻攻到銷魂崖,距接天橋尚遠,但鈞天部早已有備,派人守禦鐵鏈,一等仇敵攻到,便即開了鐵鏈中間的鐵鎖,鐵鏈分為兩截,這五丈闊的深穀說寬不寬,但要一躍而過,即使輕功極高之人,也所難能。這時眾女見鐵鏈為利刃所斷,多數仇敵鬥然攻到,鈞天部諸女竟來不及開鎖分煉。
虛竹雖也中過存亡符,但隨即服食解藥,跟著得童姥傳授法門化解,並未經曆過這等慘酷折磨,目睹那瘦子這般驚心動魄的情狀,才深切體味到世人如此害怕童姥之故。
佛教以為,人生痛苦煩惱,不能擺脫,首要本源在於“三毒”(Trini Akusalamulani),也可譯作“三不善”,即“貪”(Ragah)、“嗔”(Dosah)、“癡”(Mohah)。“貪”是慾望、貪得、各種物質或精力上的欲求、愛念、對名利權力的尋求等等;“嗔”是仇恨心、憎怨心,盼望打擊、侵害、傷害、殺傷彆人的心機,討厭彆人,妒忌,幸災樂禍等等;“癡”是不體味、熟諳弊端、妄圖、幻覺、謬見,是“癡人”之“癡”而非“癡情”、“癡心”之癡。佛家偶然稱“非佛教徒”為“無知凡夫”,是出於一種慈悲心,以為他們不是該當仇視的“異教徒”,而隻是未聞佛法、不體味覺者真諦、未曉得真閒事理之人,亦即“癡”。中國粹者常出於對中文“癡”的瞭解,覺得三毒之“癡”是指癡心、沉淪,實在是因中文之“癡”字而生曲解。在佛教中,沉淪、固執、念念不忘、難以自解,有如段譽之對王語嫣,在“三毒”中屬於“貪”而不算“癡”。但人有“癡心”、“情癡”,也即因“熟諳弊端”、“不知真諦”而至,以是二者彆離不大。中文中之“貪”,恒指非分之得而言;梵學中之“貪”,則包含公道的獲得在內,如測驗合格、停業贏利等等,相稱於“獲得的欲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