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章 天龍(254)[第1頁/共5頁]
年禧
又有一不情之請:天龍八部,弟曾讀至合訂本第三十二冊,然中間常與朋友互借零散,一度向青年說法,今亦自發該重新再看一遍。今抵是邦,竟不易買到,可否求 兄賜寄一套。尤是自第三十二冊合訂本今後,每次續出小本上市較快者,更請持續隨時不竭寄下。又有神鵰俠侶一書,曾稍讀而初未獲全睹,亦祈賜寄一套。並賜知書價為盼。原靠書坊,現在求經求到佛家本身也。賜示:“京都會左京區吉田上阿達町37洛水ハィツ”以上舍址,寄書較便。如平常信,厭日本地名之長,以“京都會京都大學中國文學係轉”亦可。
金庸吾兄:去夏欣獲瞻仰,並蒙錫尊址,珍存,返美後時欲書候,輒冗忙倉促未果。天龍八部必乘閒斷續讀之,同人厚交,欣嗜各大著奇文者自多,楊蓮生、陳省身諸兄常相聚談,輒喜道欽悅。惟夏濟安兄已逝,深得其意者,今弱一個耳。青年朋友諸生中,不管文理工科,讀者亦眾,且有栩然蒙“金庸專家”之目者,每來必談及,必歡。間有以天龍八部稍疏鬆,而人物本性及情節泰初怪為詞者,然亦為喜笑之攻訐,少酸腐蹙眉者。弟亦笑語之曰,“然實一悲天憫人之作也……蓋讀武俠小說者亦易養成一種平常的風俗,可說讀流了,如聽京戲者之聽流了,此風俗一成,所求者狹而有限,則所得者亦狹而有限,此為讀普通的書聽普通的戲則可,但金庸小說非普通者也。讀天龍八部必須不流讀,服膺住楔子一章,便可見‘冤孽與超度’都闡揚儘致。書中的人物情節,可謂無人不冤,有情皆孽,要寫到儘致非把凡人常情都寫成古怪不成;書中的天下是朗朗天下到處藏著魍魎與鬼蜮,隨時予以詫異的揭露與諷刺,要供出如許一個不幸芸芸眾生的天下,如何能不教佈局疏鬆?如許的人物情節和天下,背後覆蓋著佛法的無邊大超脫,時而流暴露來。而在每逢動聽處,我們會感到希臘悲劇實際中所謂可駭與憐憫,再說句更陳腐的話,所謂‘古怪與疏鬆’,大抵可叫做‘情勢與內容的同一’罷。”話說到此,還是職業病不免,畢竟掉了兩句文學攻訐的書袋。但因是喜樂中談說可喜的話題,成果未至夫子煞風景。青年朋友(這是個物理係高材生)也聰明竟然答覆我說,“對的,是如您所說,天龍八部不能隨買隨看隨忘,要重新全數再看才行。”如許客堂中茶酒間說話,又一陣像是講堂的問答結論,教書匠運氣難逃,但這比講堂歡愉多了。本偶然想把近似的定見正式寫篇文章,老是未果。此番離加州之前,史誠之兄以新出“明報月刊”相示,說到寫文章,如上所述,登在明報月刊上,雖言出於誠,終怕顯得“恭維”,起碼像在自故裡地鑼鼓上吹擂。隻好先通訊告 兄此一段趣事也。弟四月初抵這天本京都,被約來在京大講課“詩與攻訐”三個月後返美。曾繞台北稍停。前在中研院集刊拙作,又很多份。本披砂析發之學院文章,惟念 兄才如海,無書不讀,或亦將不細遺。此文雕鑽之作,宜以覆甕堆塵,聊以見 兄之一讀者,尚會讀書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