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殺得好![第1頁/共4頁]
這血腥狠辣的一幕,不但令那支宋軍步兵心驚膽戰,也使得劈麵的夏軍士卒頭皮發麻:對人動手都這般狠,對仇敵就更不消說了,這天誅軍,公然是來者不善啊!
“滿是我左相神勇軍司及銀州城的軍兵俘虜……”
“大帥,此乃首戰。是否要給這支宋軍一個上馬威。令其領教我大夏天兵的神威呢?”野利榮從鞍邊取出一張大弓,握在青筋密佈的手上,用力一抖。
就在這熙熙攘攘的嘶吼哭喊叫罵聲中,整支雄師不由自主,跟著慣性向前湧動。搶先頭軍隊踏入那片箭矢“草叢”時,就預示著災害臨頭,生命隕落……
號稱夏軍最強的步跋子軍,即使在體力大損的環境下,仍然揭示出強大的戰役力。陣前的刀牌手以旁牌結成盾陣,將猖獗衝來的敵兵頂住,陣後的長槍大棒刀斧手,則操縱手中的長兵,從旁牌的間隙或上方擊刺。
第二百六十三章 殺得好!
已經落空戰役力的強弩隊步兵,在鍛練使的號令下,筋疲力儘地退出魚鱗陣。陣後的長槍棒斧兵當即補位,與陣前的刀牌手,構成一個七百人的魚鱗近戰陣。而那群半瘋的“宋軍”步兵,就是在如許的景象下,一頭撞。
“刀牌手在前做好防護,弓弩手籌辦,槍棒刀斧手向後退,騰出射擊間隔……”
強弩軍。是夏國近十年來。新組建的一支兵種,源自於夏國當代名將察哥的建議國度用鐵鷂子以馳騁平原,用步跋子以逐險山穀。然一遇陌刀法,鐵騎難施;若遇神臂弓,步奚自潰。蓋能夠守常,不成以禦變也。夫兵在審機,法貴善變,羌部弓弱矢短,技射不精,今宜選蕃漢壯勇,教以強弩,兼以標牌,平居則帶弓而鋤,臨戎則分番而進,以我國之短,易中國之長,如此,無敵於天下矣。”
察哥是夏國主李乾順的庶弟,有勇略,知兵法,受封晉王,極得信重。曾因一舉擊敗並追殺屢敗夏軍的宋熙河經略使劉法,而威震西北。他這一番建議,獲得李乾順的讚成及大力支撐。因而,遂有強弩成軍。
飛矢如蝗,箭雨如注。統統踏足那片“草叢”的步兵,無一倖免,全被射成刺蝟。中箭者有的當場身亡,有的翻滾呼號,大股大股噴湧出的血液,敏捷被乾枯的地盤貪婪地吸吮潔淨……但是,跟著第3、第四輪、第五輪箭雨襲來,血泉普通的噴灌量,已大大超出這片暗紅色地區的接收速率。因而垂垂構成一窩窩赤色凹地,那些掉落其上的槍棒旁牌,竟漸漸漂泊起來……
這三百強弩手多為橫山羌,在忍耐力與刻苦刻苦方麵,在夏軍中首屈一指。在被曝曬將近一個時候、饑渴難耐、體力劇降的環境下,仍然果斷地拉開弓力達一石的強弩弓弦,裝上木羽矢,身材半蹲,將望山對準呼喝衝來的狼藉“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