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狙擊南宋 - 第一百七十七章 趙榛的焦慮

第一百七十七章 趙榛的焦慮[第3頁/共4頁]

馬擴上五馬盜窟後。做下一件大事,就是迎立了流亡的信王趙榛。並以此為號令,集合了四周各大小盜窟與流民逃兵,收得4、五萬眾,對外號稱十萬。一時候,讚皇五馬盜窟,成為兩河之地抗金義兵的一根標杆,風頭之勁,直壓太行四大寨。

當王伯龍之右路軍橫掃太行北,撒離喝當中路軍飲恨何如乾之時,耶律鐸之左路軍,正對趙州讚皇之五馬山,展開如火如荼之攻掠。

這等外無救兵,內缺兵器的局麵,令趙榛想起了兩次汴其是第二次。自家的煌煌大宋,就是這麼被滅的啊!

建炎朝的仇視與禮遇,直接將既想打鐵,本身又不敷硬的五馬盜窟置於極其傷害的地步。果不其然,馬擴前腳剛走,宗輔帶領的金東路軍就殺到真定。很快兵分三路,兵鋒直指太行山三大明暗權勢:太行四大寨、天樞城、五馬盜窟……

div lign="ener">

至於天樞城。因為狄烈實施韜光養晦,悶頭生長之策。更是封閉表裡動靜。是以固然手頭上有大把分量重過信王趙榛的王爺、後妃,氣力更是天壤之彆,卻極少為外界所知,當然在名譽上不能與高山打鑼、四方聞聲的五馬盜窟比擬了。

趙邦傑與馬擴的迎立信王之舉,從短期上看,效益明顯。在凝集民氣,收攏各方權勢方麵,得力很多。但從長遠看,喪失卻大。不要說此舉大大冒犯了皇家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的逆鱗。今後成為建炎朝的眼中釘,援助甚麼的休想;更因五馬山影響太大,又有故宋王爵鎮守,可謂嚴峻隱患,這一樣又成了金軍的肉中刺。

近萬寨兵,除卻二千敢戰之士,其他七千餘人,據馬擴所言,貧乏兵器甲冑,練習也不敷,守寨尚可,出寨浪戰必敗。

幸虧趙榛另有個信王的高階身份,手底下也有如馬擴、趙邦傑如許的人才,更有五萬人眾。據馬擴及趙邦傑所說,這此中能當精銳,並有完整兵甲的,不下於二千之眾。這二千精兵中有百餘骨乾,來自於當年種師中太行兵敗以後,崩潰的西軍兵卒。經這些骨乾練習整備以後,此二千精銳之士,不下於當年大宋的西軍戰力。

五馬山,間隔讚皇縣東十裡,為城東之天然樊籬,山體為淺紅色的石英砂岩構造,是太行山最東的餘脈,和太行山平行而列,都是南北走向。其東麓為緩坡,西側多陡崖,以有石馬五匹而得名。其山最岑嶺是鐵壁關,海拔三百四十米,與北端的朝天關相距約三千米,北邊隔槐水而攜萬花山,南麵隔濟水而望瓦龍山,像一扇屏風把讚皇縣與河西大平原隔開,可謂“一山臨郊野,千裡俯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