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戰序幕[第2頁/共7頁]
第114師起首達到,當即在蚌埠至五河間淮河北岸設防,並趕修工事。日軍第26旅團於1日攻占臨淮關,次日晨在主力打擊蚌埠的同時,派出1個大隊,在飛機、炮兵火力保護下,由淮河向南凸出處強渡淮河。苦戰4小時,被守軍第340旅擊退。
年1月中旬,日本“華中方麵軍”漫衍在以下各地:
受命滲入仇敵火線的第575團,在本地抗日武裝及群眾大眾的主動共同、援助下,於2月11日進至曲阜以南的九龍山一帶。14日,在鄒縣至曲阜公路兩側的小雪村、鳧村四周,前後以伏擊戰毀滅了兩批日軍,擊毀汽車4輛,擊斃日軍第10師團少將軍官1名、兵士30餘人。15日,日軍由曲阜、鄒縣對進合擊。第575團東撤至距鄒縣約16千米的田黃鎮,而後返回滕縣防地,償還建製
1月15日,日軍第13師團第26旅團由滁縣沿津浦路向北打擊,中國守軍以活動防備逐次退守池河西岸,日軍於18日占據明光。
阪本支隊的編成為:步兵第11聯隊,步兵第21聯隊,步兵第42聯隊的1個大隊,野炮兵第5聯隊,山炮兵1其中隊。
因為該部減員太多且設備差勁,有力構造大範圍的打擊,是以令第125師的第737旅由界河打擊兩下店,令第127旅的第575團挺進至鄒縣、曲阜間,在仇敵火線停止遊擊襲擾。
2月上旬,當南線疆場中日兩軍正在蚌埠地區淮河南岸停止狠惡的渡河攻守戰役時,第五戰區為製止北線日軍乘機南下,遵循軍事委員會的企圖,采納以攻為守的戰術,於2月6日號令第3個人軍向濟寧、第22個人軍向鄒縣、第3軍團向蒙陰策動守勢。各部彆離停止了反擊的籌辦。
第22個人軍於1938年1月上旬由隴海路的商丘、碭山地區轉移至滕縣、臨城地區,以禁止因韓複榘私行撤退而得以等閒、敏捷進至鄒縣地區的日軍。
27日,日軍阪本支隊向第115旅建議打擊。經兩日戰役,第115旅固然固執抵當,但人力、火力均處於優勢,且傷亡又大,不得已主動炸燬2門山炮後於29日下午後撤,3月2日退回相公莊清算。日軍尾隨第115旅追擊進步,於3月5日攻占湯頭。當其持續向白塔主陣地打擊時,遭到第39師戍守軍隊的果斷抗擊。龐炳勳構造了反擊,由左、右兩翼向仇敵側後迂迴。日軍被迫退回湯頭,臨時構成對峙。
1月26日,日“華中方麵軍”命令,命第13師團“毀滅鳳陽、蚌埠四周之敵”,第13師團遂擺設3路向北打擊;第26旅團長沼田德重率步兵4個大隊、配屬山炮2個大隊,為東路,從明光渡池河,沿津浦路向蚌埠打擊;第13師團長荻洲立兵自率主力為中路,從滁縣解纜,在池河鎮渡池河,由總鋪、鳳陽向蚌埠打擊;第65聯隊長兩角業作率步兵3個大隊、配屬山炮1個大隊,為西路,從全椒解纜,在大橋鎮四周渡池河,經定遠、西三十裡店、年家崗,迂迴至高塘湖北端之上窯地區,保護並籌辦策應東路軍、中路軍的作戰。經狠惡戰役後,三路日軍前後衝破池河防地,進至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