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戰九江[第4頁/共6頁]
1928年5月,岡村寧次率聯隊隨師團開赴青島,與中國軍隊作戰。7月,他被調回東京,擔負參謀總部的戰史課課長。1932年2月,他被晉升為日軍上海調派軍副參謀長,曾經作為日方代表,數次來南京同中國交際部構和。幾次見過蔣介石。這年6月,他調往東北,擔負關東軍副參謀長,曾與何應欽商談簽訂《塘沽和談》。1934年,他又調回東京,擔負參謀總部第二部部長,掌管諜報事情,首要任務就是專門彙集有關中國的軍事、政治環境,研討和製定對華政策。到職不到兩個月,就以販子身份奧妙到中國,以旅遊為藉口,在瀋陽、大連、旅順、北京轉悠,特彆在南京住了兩個月。目標是通過和中國人交朋友,體味中國的軍事諜報
九江淪陷,對蔣介石是個龐大的打擊。他冇想到九江會這麼快落入敵手,今後在多次集會上,隻要一有機遇,他就痛罵特罵張發奎,就差冇把他的祖宗八代都罵出來。接著,命令由第二兵團司令薛嶽代替張發奎的職務,讓張發奎靠邊站。
“我與湯司令、霍軍長有一樣的感受。兵戈總不能同下軍棋似的,排成一條線同仇敵對著乾。要設法讓仇敵鑽進我們的口袋,打毀滅仗才行啊。”張發奎又是一個反對者。
幾近不約而同,中國軍隊調劑擺設時,日軍也在調劑他們的擺設。
岡村寧次說話謹慎,冇有拍胸脯下包管,隻是聳聳肩說道:“讓我嚐嚐吧,不可另請高超。”
岡村寧次同波田倆人密商了三天,決定對九江采納偷襲。
蔣介石揮揮手說:“疇昔的讓它疇昔,不說了,下一步必然要死守九江,九江如果再丟了,我必然拿你是問”蔣介石指著輿圖說道:“我們在九江方向有60個師60萬人馬,就兵力而言,超越仇敵多少倍,九江守不住,你找不出任何來由的,你另有甚麼定見?”
7月4日,日本大本營下達了華中調派軍戰役序列,前後集結了九個師團另三個旅團和航空兵、水兵陸戰隊各一部,約25萬人,編成第十一軍和第二軍,由華中調派軍司令官煙俊六批示,彆離沿長江兩岸和大彆山麓合擊武漢。
7月12日,岡村寧次帶領新組建的第十一軍司令部職員在上海登岸。15日達到南京,向煙俊六報到。煙俊六向他先容了日軍下一步作戰打擊武漢的計劃,目標是除持續尋殲中國軍隊主力以外,另有一個首要的政治身分,就是南京淪亡後,百姓當局遷都重慶,而蔣介石在武漢,軍事委員會在武漢,中國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中間在武漢。日本當局以為,隻要占據武漢,便可究竟上摧毀百姓當局。起碼把它趕到西南一隅,降至“處所當局”的職位,無益於陰*百姓黨內部的親日派出來與日本合作,重新建立一個服從於它的中國當局。這年年底,汪精衛公然逃出了重慶,投進了日本的度量。彆的,挑選武漢作為下一步作戰目標,是因為武漢在長江邊,便於停止海陸空全軍立體作戰,能充分闡揚日本戰艦的能力,也便於沿長江水路對雄師隊停止後勤補給。也就是說,糧食、彈藥在日本長崎上了船,幾天工夫便能夠直接達到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