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曆史的拐點 - 收複台灣

收複台灣[第1頁/共2頁]

為蔓延民族公理,適應群眾要求,鄭勝利顛末周到籌辦,趁荷蘭救兵離台,力量虧弱,清“世祖新崩,得空交戰”之機,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四月二十一日,發水軍25萬,戰船數百艘,從金門科羅灣解纜,渡海東征台灣。四月三旬日,船隊在濃霧滿盈中到達赤嵌城四周,從海道迂迴至荷蘭防務虧弱的鹿耳門港(台北安平港北)登岸,不到兩小時,即登下台島,使“紅夷大驚,覺得白日而下”。

當時,在台灣的荷蘭殖民軍約有2000餘人,船堅炮利。鄭勝利所批示的軍隊英勇固執,打退了由荷蘭長官揆一批示的從海陸兩方麵停止反攻的侵犯軍,敏捷包抄了赤嵌城。鄭勝利采取本地人的建議,堵塞了赤嵌城的水源,迫使赤嵌城荷蘭守軍頭子描難實丁獻城投降。接著,鄭勝利又集合兵力,分水陸兩路圍攻揆一地點的台灣城,將它團團圍住,籌辦與他們停止耐久戰;同時,又派人深切台灣各地,策動大眾搜刮逃散的敵軍,清除荷蘭殖民者在各地的殘存權勢。八月,鄭勝利打退了前來聲援的荷蘭水兵,台灣城的敵軍外援斷絕,再也不敢反擊了。

從16世紀開端,跟著歐洲本錢主義的生長,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國殖民者接踵來到東方,搶占殖民地,開端了對中國的打劫和侵犯。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悍然侵犯了我國台灣北部的基隆和淡水。17世紀初,荷蘭以一個新興的本錢主義國度獲得了海上霸權職位,號稱“海上的馬車伕”。1624年,荷蘭殖民者亦派兵來侵犯台灣,構築要塞,先在安平建台灣城,後又在台南建赤嵌城。1642年,荷蘭打敗西班牙,獨占了全部台灣。台灣各族群眾對荷蘭殖民者的蠻橫侵犯深惡痛絕,不竭掀起反侵犯反奴役的鬥爭海潮。同時,他們也不竭尋求大陸群眾的援助。明亡以後,對峙抗清的鄭勝利成為他們但願的依托者。

鄭勝利軍隊在圍困台灣城8個月後,決定轉入打擊。他們在城南增築炮台,修造戰壕,裝備28門大炮打得荷蘭兵士無處躲藏,隻得龜縮城內。中國軍隊的包抄圈越來越小,荷蘭侵犯軍已墮入絕境。1662年農曆仲春,荷蘭殖民長官揆一被迫在投降書上簽了字。中國軍民顛末9個月的英勇戰役,終究打敗了荷蘭侵犯軍,結束了荷蘭殖民者在台灣38年的統治,使台灣重新回到了故國的度量。

鄭勝利生於天啟四年(1624年),福建泉州南安人,本名森,字大木,後隆武帝賜姓朱,改名勝利。15歲入南安縣學,21歲在南京國子監為太門生,成為聞名學者錢謙益的門生。順治三年(1646年),清軍進入福州,其父鄭芝龍叛明降清,年僅25歲的鄭勝利力阻無效,乃焚儒巾藍衫,出走金門,率陳輝、張進等90餘人在海上叛逆,以抗清複明作為本身的汗青任務,同時決定逐出荷蘭侵犯者,光複台灣,一時成為國表裡衝突鬥爭的核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