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長平之戰(下)[第1頁/共3頁]
“綜合上說,師祖覺得趙括可領兵為主將。”
“並且在闕與之戰中,趙括戰略出眾更甚,秦、韓聯軍來犯來襲凶悍,但趙括竟以一支千人軍為雙間諜軍假裝成秦軍進犯韓軍,又假裝成韓軍攻擊秦軍,破了秦、韓之盟,使之相互猜忌,這才讓趙奢得了間隙滅了秦軍斬殺秦將胡陽。如此可見趙括善謀,趙括一則與秦交過手,二則熟諳上黨山川陣勢,三則趙括治軍甚嚴。一次趙王設席,趙王派使者去請趙括,使者車馬直入營門,趙括不管啟事便殺了,隻因軍中有明令:私行出營及入營號令分歧者立斬之。當時還是藺相如求得請才免罰趙括。”
無語寒頓了頓道:“先父乃師祖真傳弟子。我自幼跟在師祖身邊……另有,仲孫龍臨淄城首霸,他是不會等閒放過你的。以你三流武功……當好自為之。”頭也不回的分開了。
“那不是正合師祖之意。”
“藺相如以為廉頗忠心為國,勇猛善戰,行軍慎重必定不辱任務。趙括雖為馬服君之子,跟從其父上過疆場,兵法諳練,名聲顯赫,但畢竟是少年放縱,輕言戰事。趙奢也曾對其母說:兵家之戰,死生之事,趙括卻把兵法應用看得非常簡樸,必不能為將,使之為將則趙國危!以此觀之知子莫若父,趙括必不能為將。”
“趙括固然兵敗,但長平一戰及其慘烈,彆說趙國就是秦國也是士卒、糧草耗損一空,導致長平以後的邯鄲之圍妄圖滅趙,實在力已經不答應了,後被魏國信陵君合三晉之兵打敗,秦國最後還是丟了上黨,上黨、邯鄲一戰,趙國死卒七十萬餘萬人,秦國死卒六十餘萬,可謂慘烈,也使得秦國到現在還未曾出兵事六國。”
無語寒道:“師祖曾說上黨地形龐大險阻,易守難攻,如果最後拜趙括為主將,趙括為人喜策畫,而上黨地形無疑是他所樂見的,上黨善有十萬上黨士卒抗秦,如果他搶先一步安排上黨局勢,勝算頗高。師祖發起終究還是被反對了。廉頗出兵後,花三年時候與秦軍對壘,先敗後穩,並且佈下重重防地,已然是穩定大局。後因為趙國國庫掏空,趙王求救齊國不得,便商討易帥之舉。”
王子淩沉吟道:“聽你這麼一說,還真是,莫非阿誰趙括不是個隻會耍嘴皮子的廢料!”
“不!恰好相反。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秦軍已經佈局上黨,地形熟諳法度果斷,以當時景象來講趙國不該出戰,而廉頗不愧是趙之良將,已然明白此戰務必求穩,如此對峙下去秦國必定毫無寸進。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哼。趙軍輕騎聞名天下,而秦軍善步兵,陣勢倒黴趙國,並且趙國也擁兵數十萬,秦趙兵力相差不大,王齕約戰,廉頗不該,秦軍底子不得寸功。隻可惜……趙王見國庫耗損龐大,而乞助不得,便要求秦國乾休言和,秦國豈肯休手?終究趙王還是決定易帥,以便快速處理上黨之役。當時師祖極力禁止,後又被反對,局勢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