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八章 緬空勁旅[第2頁/共3頁]
本相,彷彿二者必居其一,沉浸在冥想中的年青人卻不由有些顫抖;現在,他愈發感覺,非論實在環境如何,那段幻景中揭示的天下,那場戰役,極力死戰的對峙兩邊,都必定是整樁事件中的關頭。
MAF與IAF,如果不考慮飛翔員的技戰術程度、作戰意誌和士氣,僅就戰機來講,來自中國的殲-11B“梁龍”並不差,機能與印度空軍大量設備的Su-30MKI附近,即便雷達與火控體係稍遜,設備保養及妥當率也足以拉平這一差異。
不但如此,思路持續蜿蜒,曾經的思辨又一次閃現於麵前:
到達MAF密支那基地後,當天下午,在基地餐廳裡一起吃過飯,束縛軍將領們在緬方歡迎職員伴隨下觀光場站及配套設施。
“維克托*雷澤諾夫”,又是如何回事,穿越,是嗎,但為甚麼恰好是他?
“第1272中隊”,設備殲-11B的一支緬空勁旅,說到機型,龍雲當然很熟諳。
一起走馬觀花,從綠植掩映、略顯陳舊的拱形機庫,到款式陳腐的機場塔樓,再到表麵瀰漫上一期間氣味、內部倒還比較當代化的“503基地作戰批示中間”,其間,龍雲和一行人都挺專注,身為行渾家,他們都曉得這裡是緬甸北方的防空批示中樞,不但把握駐紮在此的MAF第1272中隊,基地周邊廣袤大地的雷達站、地空導彈軍隊乃至後進的高炮軍隊,都儘在其轄製之下。
但是另一方麵,數量對比則對MAF非常倒黴,坐擁十多億人丁,印度保持一支數百架三代、三代半戰機的空軍並無太大題目,倘若戰況危急,還能夠希冀印度水兵的艦載機供應援助,而緬甸國力有限,空軍的團體範圍還不到一百架,這類差異,在將來很長一段時候也冇有拉平的能夠性。
當然,所謂戰役、乃至對峙牴觸,向來不是一種簡樸的數字遊戲。
……
這類安排,本來龍雲就無所謂,現在更成了一個可貴的歇息機遇。
如許看了一會兒,不經意間,年青人有了一個料想當中的發明,那就是“非常類似”。
撇開這統統霧靄,我,出身詭異,“本身”到底又是誰呢……
是夜,燈光管束的密支那基地裡,機庫內泛著一絲絲熟諳的火油、滑油味,來自北方鄰國的天空寵兒們與MAF飛翔員、地勤一道,在身形龐大的“梁龍”戰機旁齊聚,交換戰術心得與設備視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