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對奏[第2頁/共4頁]
隨後又有人說到了南宋使臣進京一事,欲要當堂理出個對策來,又是一番龍.虎鬥。
也就是說,南宋朝廷對晉國的歲幣,很大一部分就是從晉國買來便宜的次品對內發賣,然後從海內收買大量高質量產品用以托付歲幣的成果。此中的一進一出,對於南宋朝廷而言,每年流失的白銀達到百萬兩。
最後說到了講武堂,不過此次隻是一語帶過。
三蹦子來信說,新型的火藥已經能做到不熄火,並且能力有了極大的晉升。二十斤的火藥異化鐵屑石子,用陶罐盛放引燃,爆炸直徑能夠達到六七丈,此範圍以內的牛羊皆儘死傷。
謝裳想了想說道:“上策固然被動,倒是最為穩妥的體例。中策固然最為公道,但是輕易晉升戰役品級,一旦打勝了,戰事反倒膠著,秦人必定舉國來攻,成兩國國戰,與我晉國大倒黴。下策固然能奮發士氣,卻非悠長之計。陛下,臣覺得,李大人上策甚好。”
刑部尚書高於涵說道:“媾和?如何個講法?秦人年年乘機策動戰役,那裡是那麼輕易媾和的?這最好的結局,不過是李大人的一廂甘心罷了。”
李未霆說道:“下策乃是主動反擊,戰於國門以外。中策乃是後撤,引秦軍渡河,使其背水而戰。上策,乃是死守,依托黃河工事,死守不出,破鈔秦國兵力,待得我大晉海內事畢,便能一心對敵,秦人占不到便宜,天然退兵。”
“固然如此,但是......”
存亡存亡,是的,又是存亡存亡。比來幾年,大晉每年都像是走在死生的邊沿,每年都是如許。
然後有人提及了西邊秦國的大兵壓境,是戰還是和的題目。激發了朝臣的爭辯,兵部幾位大佬當廷辯難,參兵力到軍心到糧草,從海內到外洋到天下,麵紅耳赤,幾近當朝揮拳相向。
晉帝笑了笑:“林卿此議甚得我心。比之剛纔朝堂上的有些話,要有事理的多了。甚麼先承諾南宋的要求以安其心,務求南邊穩定的,甚麼直接出兵,國書怒斥的,都是荒唐言語!隻一個拖字訣,便能處理了。需求的時候可令淮軍渡江,向金陵施壓,以此挫其銳氣。不錯不錯......”
在六月中旬,謝神策接到了一個好動靜。
六月二十二日,鮮卑鐵騎扣關的八百裡加急也送到了晉帝的書案上。
禮部尚書林靈思說道:“南宋使節進京,名義上說的是減少歲幣,但實際上倒是以國力孱羸為藉口,藉機減弱我大晉對他的節製。雖說南宋本年災害不竭,情有可原,往年也有先例,但現在我大晉也是艱钜,此時正需求這比歲幣。何況現在正值多事之秋,南宋此時要商談,乃是看準了我大晉身陷囹圄,乘機趁火打劫的。是以,臣覺得,斷不能在此時承諾減少歲幣,不然便是示敵以弱,會極大地降落聲望。此事當緩,當拖,待得我大晉處理了西秦以及民亂以後,再作商討。如果南宋不滿,淮揚道的淮軍,正能夠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