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呂氏春秋 - 第5章 仲夏紀第五

第5章 仲夏紀第五[第1頁/共4頁]

作者:呂不韋

殷湯即位,夏為無道,殘暴萬民,侵削諸侯,不消軌度,天下患之。湯於是率六州以討桀罪。功名大成,黔黎安寧。湯乃命伊尹作為《大護》,歌《晨露》,修《九招》、《六列》,以見其善。

帝堯立,乃命質為樂。質乃效山林溪穀之音以歌,乃以麋<革各>置缶而鼓之,乃拊石擊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乃至舞百獸。瞽叟乃拌五絃之瑟,作覺得十五絃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

二曰:音樂之所由來者遠矣。生於度量,本於太一。太一出兩儀,兩儀出陰陽。陰陽竄改,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渾渾沌沌,離則複合,合則複離,是謂天常。六合車輪,終則複始,極則複反,莫不鹹當。日月星鬥,或疾或徐,日月分歧,以儘其行。四期間興,或暑或寒,或短或長,或柔或剛。萬物所出,造於太一,化於陰陽。抽芽始震,凝氵寒以形。形體有處,莫不有聲。聲出於和,和出於適。和適先王定樂,由此而生。

三曰:人莫不以其生生,而不知其以是生;人莫不以其知知,而不知其以是知。知其以是知之謂曉得;不知其以是知之謂棄寶。棄寶者必離其咎。世之人主,多以珠玉戈劍為寶,愈多而民愈怨,國人愈危,身愈危累,則失寶之情矣。亂世之樂與此同。為木革之聲則若雷,為金石之聲則若霆,為絲竹歌舞之聲則若噪。以此駭心氣、動耳目、搖擺生則可矣,以此為樂則不樂。故樂愈侈,而民愈鬱,國愈亂,主愈卑,則亦失樂之情矣。

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穀,五曰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萬物之極。

天下承平,萬物安寧。皆化其上,樂乃可成。成樂有具,必節嗜慾。嗜慾不辟,樂乃可務。務樂有術,必由平出。平出於公,公出於道。故惟得道之人,其可與言樂乎!亡國戮民,非無樂也,其樂不樂。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亂世之樂有似於此。君臣失位,父子失處,佳耦失宜,民人嗟歎,其覺得樂也,若之何哉?

仲夏

禹立,勤奮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決梗阻,鑿龍門,降通漻水以導河,疏三江五湖,注之東海,以利黔黎。於是命皋陶作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

凡古聖王之所為貴樂者,為其樂也。夏桀、殷紂作為侈樂,大鼓、鐘、磬、管、簫之音,以钜為美,以眾為觀;俶詭殊瑰,耳所何嘗聞,目所何嘗見,務以相過,不消度量。宋之衰也,作為千鍾;齊之衰也,作為大呂;楚之衰也,作為巫音。侈則侈矣,自有道者觀之,則失樂之情。失樂之情,其樂不樂。樂不樂者,其民必怨,其生必傷。其生之與樂也,若冰之於炎日,反以自兵。此生乎不知樂之情,而以侈為務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