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馬來西亞的馬來人與華人及其關係研究 - 第二節 新經濟政策與馬來人經濟支配地位的形成

第二節 新經濟政策與馬來人經濟支配地位的形成[第2頁/共5頁]

鑒於以馬來報酬主的馬來西亞土著在當時的環境下參與國度當代經濟過程,一貧乏資金堆集,二貧乏辦理人才,當局遂動用國度財務和當部分分的力量來停止強迫性的乾預,詳細做法為建立國度企業,培養馬來資產階層,併爲此建立了三類機構,一是供應根本辦事的當部分分所屬的企業;一是土著信任董事會( manah Rakyat/il of Trust for IndigenousPeople)、國度有限公司(又稱“國企”,Perbadanan Nasional Berhad/PERNAS-the National Corporation Ltd)和國度石油公司(PetroliamNasional Bhd/PETRONAS-the National Petroleum Ltd)等類公司;一是各州經濟開辟公司。此中,國度有限公司對鼓勵馬來人蔘與工貿易活動所起到的感化最為首要,也最有效力。這些大型機構除幫忙馬來企業進入本國人和本地華人節製的工商範疇外,本身也停止風險投資,其目標是將節製權終究轉移給馬來人。這些新的國度機構還通過百姓單位信任公司( Amanah Saham Nasional/the National Unit Trust,由百姓投資公司/Pern NasionalBerhad/PNB-the National Equity Corporation於1981年1月建立)代馬來人采辦股票,以實現新經濟政策規定的馬來人具有公司股權30%的目標,在其鞭策下,到1990年,馬來人的這一具有權已由1970年的2.4%晉升到20.3%。

為實現新經濟政策的社會重組目標,當局還加大了落實憲法所規定的馬來人享有的各項特權的力度,特彆在高檔教誨和工貿易執照方麵予馬來人以特彆報酬。“實現目標的關頭要素是針對馬來人停止教誨重組。”到新經濟政策期間結束時,馬來西亞已有7所大學和3所學院,因為實施定額(固打)製,新的高檔教誨機遇更多地為馬來人所享有,是以,各種馬來人的技術和辦理人纔在新經濟政策期間有了極大的生長。1970年,在專業範疇,獨一40名管帳職員、79名大夫和33名工程師為馬來人。到1997年,這些職業中的馬來人已彆離激增為1766名、4 508名和11 481名。當局為支撐馬來門生獲得高檔教誨,還向他們供應了大量的獎學金。按照1983年的一項調查,每3名馬來亞大門生中,有2名持有當局獎學金;而每5項獎學金,有4項是頒給馬來人的。華裔門生僅獲獎學金名額的14.4%,印裔門生為4.35%,東馬的門生2.9%。另有一項當局辦法對鞭策馬來人教誨起到了很大的感化,這就是:到1982年,統統百姓小學和中學都已將馬來語作為首要講授媒介語,並從1983年開端,高檔院校中也逐步以馬來語代替英語為首要講授媒介語。在工商執照方麵對馬來人的偏向亦一樣較著,如1983年,73.5%的砍木執照和63.9%的門路運輸執照頒佈給了馬來人,而這些部分本來是華人占安排職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