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楨淺談: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第1頁/共8頁]
沈家楨居士,浙江紹興人,一九一三年在杭州出世於一個世代書香的家庭。沈家楨的母親是一名虔誠的佛教信徒,以是他自幼即遭到佛教法薰陶。交通大學電機工程係畢業,後赴德國研討電機工程。因處置航業而致富。沈家楨在美國紐約,前後擔負環大西洋財務公司董事長,泛大西洋生長公司董事長,海運公司副總裁,美國輪船公司總裁。然其運營所得多數投注於佛教奇蹟。著有《五眼》、《蒲月花》、《梵學一瞥》、《梵學俯瞰》、《佛教給我們的啟迪》等書。美國紐約聖約翰大學嘗頒授沈氏名譽博士學位。
一九九一年四月十四日講於紐約大覺寺
各位,佛在《金剛經》中說了兩句經文,對我們普通人講,實在非常首要,各位念《金剛經》的時候,不知有冇有重視是那兩句呢?一是「如筏喻者」,另一句是「如所教住」。
無儘生命力的隆冬時節!
是甚麼人在取不法相呀?是我。
我再給各位講一個故事,這是佛陀在《金剛經》中講的,佛在疇昔世曾有一次是修忍辱的修行人,住在山洞裡修禪。阿誰處所的統治者名叫歌利王,歌利是殘暴的意義,歌利王則是因為他的殘暴而得名。有一天歌利王帶了一批宮女到郊野玩耍,到了這位修行者地點的山上,他倦怠了坐下來歇息,不知不覺中睡著了。年青的宮女們看到國王睡著了,就四周散去玩耍采花。此中有一名宮女發明山洞裡坐著一名修行人,她獵奇的號召姊妹們一起去看修行人,並請修行報酬她們說法。當大師正聽得入迷時,歌利王找過來了,歌利王見他的宮女們正在聽一名青年的修行人發言,心中很活力,就跑疇昔問修行人:「你是不是阿羅漢?」修行人答:「我不是。」國王再問:「那麼你是不是斯陀含?」修行人答:「也不是。」歌利王聽後大聲責備:「你既然還冇有證果,並且年青,就免不了有貪慾,你怎敢貪色,和我的宮女在一起?」修行人答:「我雖未斷欲結(注一),然心實無貪。」王曰:「胡說!神仙煉氣,不食人間炊火,尚且有貪,而你正值盛年,敢說無貪。」修行人答:「見色不貪,並不要佩服食果,而是一心繫念於不淨、無常。」歌利王愈聽愈氣,厲聲嗬喝:「你藐視神仙,誹謗神仙,犯了大戒!」修行人說:「我是一個持忍辱戒的人,絕對不扯謊,人誹謗我,我尚知忍辱,如何會去誹謗人呢?」歌利王說:「好一個持忍辱戒的人,讓我割下你的耳朵,看你能不能忍?」歌利王邊說邊抽出佩劍,擦擦兩聲,輕而易舉的割下修行人的兩個耳朵。隻見這個修行人毫無反應,宮女們急得要求歌利王:「大王,不要傷害賢人啊!」但是這個時候歌利王已氣得冇法節製本身,不但不聽勸止,反而大聲的說:「我可看不出他是個賢人,我倒要看看他能忍多少?」說著揮脫手中的利劍,在修行人身上亂砍,把修行人的鼻子手腳都砍下來,這時俄然六合變色,飛砂走石,本來是護法四大天王起火了,灑下金剛砂。這一來,歌利王非常可駭,從速跪下求修行人饒他,修行人說:「大王,我心中毫無嗔恨。今我發願,如我實在並無有一唸的嗔恨者,令我此身平複仍舊。」修行人發了誓願後,不成思議的事產生了,那些被節節斬斷的手足耳鼻都還複如舊。修行人又發願:「願我成佛時,第一個先度大王。」這位修行人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而這位歌利王就是佛陀成佛後,去鹿野苑度五比丘中的第一名憍陳如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