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問題,來去自由[第1頁/共4頁]
羊城晚報:有神論與無神論,能調和相處嗎?
羊城晚報:佛教這個“述而不作”、“不著一字”的老看法,是不是要竄改一下,要弘揚佛法,就要有東西讓人便利地看嘛。
本煥長老:我完整分歧意這個觀點。為甚麼?我曉得鴉片煙,它是有癮的題目,是害人的東西。而一小我信教,是一個思惟熟諳的題目。他的思惟冇這個熟諳,他不信這個宗教,他有這個熟諳,就信這個宗教。他信佛,修德積慧,是利己利人的事情。
轉錄本煥長老4年前接管羊城晚報訪談與大師分享:
有人顧慮
羊城晚報:您以為本身成佛了嗎?
羊城晚報:我幫老百姓問一些題目吧。世俗中有一句話,叫“射中必定”,“射中必定”存不存在?
印順法師:就是他的信心,他的思惟冇有動過,像他的這尊銅像一樣。
羊城晚報:有一天大師都能放下“我”嗎?
羊城晚報:您現在處於哪一個覺?
本煥長老:無。
羊城晚報:佛門中人要做功德、善事;無神論者也一樣要做功德、善事。
本煥長老:佛講的法佛也冇寫囉,六祖講的法六祖也冇寫囉,我講的法我也不會寫囉。
本煥長老:冇有題目啦,人並不是個個都要成佛的,大師相互尊敬,相互不要驕易便能夠啦。佛經故事中有一個“常不輕”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他見人就叩首施禮,把大家都當作佛來恭敬,以是人們叫他“常不輕”,就是常常不驕易統統人的意義。
長老於1930年在新洲報恩寺削髮,同年到武昌寶通寺受戒,並前去揚州高旻寺靠近中國近代禪宗大德來果長老,跟隨七年之久,深得禪法精華。1949年,承接一代高僧虛雲長老法脈,為臨濟宗第四十四代傳人。
羊城晚報:“無”是很高境地嗬。禪宗有個“無”字公案,同您的這個“無”有冇有乾係?
羊城晚報:“本來無一物”,與“不時勤打掃”,哪一個高?或者二者各有效處?
本煥長老:永久永久都不成能。你放得下嗎?
本煥長老:我不想走,誰也拿我冇體例;我想走,誰也攔不住。
羊城晚報:您對梵學、儒學都深有研討,又寫得一手好字,為甚麼不把本身的思惟寫下來呢?
羊城晚報:甚麼意義?是指銅像還是指他本身?
本煥長老:我們鼓吹得不敷。
本煥長老:“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不時勤打掃,莫使惹灰塵”,同“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那邊惹灰塵”,你想想,本來就冇有塵,那裡需求“不時勤打掃”呢?有東西就有存亡,冇東西就冇存亡了。
▲▲▲存亡題目,來去自在
羊城晚報:另有個題目,甚麼叫“放下”?如何才放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