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舊作,感慨如潮……[第1頁/共4頁]
開業大酬賓活動結束後。“耿記糧油零售店”開端以普通的零售代價發賣各種糧油商品。這些糧油商品的代價與漢口鎮上彆的幾家糧油零售店的代價完整不異。
然後,張老鄉一向將耿家父子四人送至租住小院兒的巷子口上,兩邊才拱手道彆。
張老鄉再次挨個兒看過耿正兄妹三人,讚歎地說:“耿兄弟這三個娃娃可真劃一,一看就曉得是聰明無能的孩子。放心,我必然把你說的話都給弟妹帶到!”
耿正點頭答覆:“爹你放心,我必然把好進貨的質量關!”。
今後以後,“耿記糧油零售店”就不再從鎮上的糧油批店進貨了。固然耿正兄弟兩人從這些零散的糧農和小作坊進貨,要比從鎮上的糧油批店進貨辛苦一些,但是,“耿記糧油零售店”的利潤卻由此而翻著倍增加起來。
耿老爹說:“我乃爹孃的鬚生子,二老早不在了,現在隻豐年老的嶽父母還好。我的嶽丈家也在鎮上,看我帶娃娃們出來,姥爺和姥娘老邁不放心呢!”
(誠信為本巧運營,天時人和買賣興;喜認豪放張老鄉,奉求帶話捎手劄。)
耿老爹恍然大悟,感激地說:“老兄您說得太有事理了;隻是我們人地陌生的,冇有進貨渠道啊!”
又問耿老爹:“耿兄弟家裡高堂安在?”
耿英說:“放心吧爹,我必定不會缺斤少兩的。究竟上,每次給主顧稱好後,我還要給他們再抓一把米,再鏟一點兒麵呢!每次打夠了油,我也要再給他們點上一點兒。他們老是高歡暢興拜彆的耶!”
因而,在這位熱情主顧的引見下,耿老爹和耿正熟諳了漢口鎮四周村莊裡的一些糧農和米麪糧油作坊。這些地兒的糧油產量不是很大,但質量絕對冇得說。而那些大的批商們進貨時,又常常因為這裡的貨色少,不肯意特地來采購;因而,零散的糧農和小作坊隻好本身去鎮上傾銷,既吃力又費時。見到“耿記糧油零售店”上門采購,真正喜出望外,都情願以低於批商很多的代價,將本身的產品賣給耿老爹。
敘了一會兒話以後,耿老爹從懷裡拿出版信,對張老鄉說:“傳聞張兄剋日籌辦迴歸故裡看望高堂和妻兒。請回家後必然抽時候辛苦一趟,幫我把這封手劄送到我婆姨郭氏的手裡!我家的住址和我的名字,我已經詳細地寫在信封上了。唉,我們走的時候,我的小女兒耿蘭才隻要四歲,還不大記事兒呢。比及我們十年八載的歸去了,隻怕早就不認得我這個爹了哇!”
進入臘月今後,耿老爹疇前來采購糧油的主顧嘴裡得知,鎮上的其他幾家糧油零售店鋪在正月月朔至初五都是停業的,比及初六才重新開門迎客。晚餐後,他和耿正兄妹三個商討:“我們方纔轉遍了全部漢口鎮,不如過年也不停業,或許還能再發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