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出兵朝鮮[第4頁/共5頁]
吳三桂磨拳擦掌,籌辦用本身新獲得的火銃大炮痛揍清軍,救濟母舅祖大壽,同時也打出他的威風,贏利功名。
崇禎十年,清軍打擊朝鮮,圍住國王李倧,迫使朝鮮正法主戰派,改向清朝稱臣進貢,並開放互市。隨後,清軍撤回遼東。
歸正現在黃台吉雄師也還駐在遼陽,靠錦州外的這些清軍,一時半會也底子破不了錦州城。
隨後,洪承疇又請孫傳庭率陝軍守塔山,而令遼東副總兵劉肇基守筆架閣,並將筆架閣設為從山東海運來的糧草屯積之地,以轉運供應鬆山、杏山、塔山各軍所用。而洪承疇帶領十萬雄師,持續駐守寧遠。
“我的打算是兵分兩路,一起出兵鴨綠江,把我們前次摧毀的鎮江重新占據,並派工匠構築成一個要塞堡壘,同時出兵將鴨綠江南南岸,與鎮江隔岸不遠的朝鮮義州城篡奪,在義州也修建一個堡壘。彆的,安定鴨綠江口南麵本地的鐵山建立一座堡壘。”
崇禎幾次派內使到金州,向劉鈞扣問,可否出兵打擊遼陽,或者從海上聲援錦州。明軍精銳儘集於關外,崇禎以為明軍有二十餘萬雄師。又新設備了大量的火炮,該當有才氣擊敗清軍。
關外的局勢就如許詭異,極其變態的安好。
出於穩妥考慮,劉鈞是果斷反對現在去和清軍停止計謀決鬥的。
秦良玉這時也主動請戰,“請督臣答應老身率川兵出戰,向建虜討回血債。”
出兵朝鮮已經獲得天子批準,現在要會商的是如何打的題目。
金州已經成為了朝廷反攻遼東的橋頭堡,湖廣來的楚軍,山東來的商販,遼東撤下來的百姓,這裡一片繁忙,熱烈非常。
“本日籌遼非徒言守,必守而兼戰,然後能夠成其守。而戰又非浪戰,必正而出之以奇,然後能夠守其戰。”
秦良玉也在籌辦著,她要向清軍討回血債,當年瀋陽之戰,數千白杆後輩兵血戰渾河,全軍淹冇。
此時的朝鮮境內,並冇有清國駐守。
每天都有大量的兵士登岸,每天也有無數的百姓坐船前去台灣,另有來交常常的很多商旅船隻。有了金州要塞,金州運河,使得南麵的一百三十裡地,成了一個大島。一個安然的大島,安然加上大量的人流,讓這裡充滿商機,販子們聞訊而來。
崇禎終究還是放棄了強令劉鈞前去錦州,或者攻打遼陽。因為劉鈞果斷反對,同時也因為洪承疇也反對此時當即跟清軍決鬥。
很多將領說劉鈞欺軟怕硬,劉鈞奉告他們這叫柿子揀軟的捏,避實擊虛,這也是兵法上策。非要去硬碰硬,那隻是笨拙而不代表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