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總理衙門[第4頁/共5頁]
再加上吳承恩雖升任司禮監提督和掌印寺人,但他不是魏忠賢等那種貪權之人。在這件事情上,他冇有涓滴的停滯,反而持大力支撐態度,這纔有了現在局麵。
紫禁城。
這處廳堂也已定名總理處,為了代天子處政便利,以及保密所需,總理處特地設在了宮內而非皇城中。
一樣的,明天總理處列席的這二十五人,也是大明中樞握有最高權力的官員。
乾清門外,隆宗門內,乾清門前廣場西側,總理處堂院。
周延儒開端向諸大臣申告新法則。本來是呈送天子,現在則改成呈交輔政大臣核閱。
就連天子。也常常在與內閣定見反麵時,直接下達手諭到內閣,發這類軌製上屬於冇法效的中旨。
崇禎的遺詔中有四顧命大臣輔弼,讚襄統統政務的筆墨,是以總理處也就名正言順的能夠在天子親政之前代掌統統政務。
六科給事中們如果考覈通過,就能正式收回,按硃批定見措置了。如果六科以為不當,就能發還,能夠得再走一遍流程。
此時這個新掛牌的總理處廳堂裡,擺著數個大銅盆,內裡放著一塊塊冰塊。八月中的紫禁城裡白日還很酷熱,可屋裡擺著這幾個大冰盆,當即讓屋裡清冷很多。
“閣老,這是天然的。”王承恩滿臉堆笑的接道,“天子年幼,親政之前,朝廷就靠四位先帝的托孤重臣主持朝政了。”
在這個流程中,通政司是第一道關卡,隻要合法的奏摺才氣奉上去。並不是每小我都能上奏摺。隻要按朝廷軌製,有此身份資格的官員的奏章才氣經通政司奉上去。
現在加了一個總理處,固然是總理各處,但按軌製,也一樣是要受製約的。
“總理處輔政大臣閱後交司禮監再轉送內閣核閱,然後給出票擬。內閣票擬後再經司禮監轉輔政大臣核閱,輔政大臣同意內閣的票製定見後,交司禮監代為批紅,然後轉給司禮監掌印寺人考覈、蓋印。如有違失不當之處。可采納重批。”
廳堂內裡,挨著北牆一溜四把黃花梨木圈椅一字並排。
內閣在這個流程中也處於相稱首要的一環。他們必須對奏章先閱,並擬出措置定見。這既是他們的任務,也是他們的權力表現地點。
現在大師都希冀著劉鈞了。
要不是如此,周延儒和吳甡也不會容忍朱慈燁和他們平起平坐了。
連天子的治喪用度,都還是劉鈞帶來的兩百萬塊銀元先頂住了。可朝廷接下來,還到處要用錢,各地的軍餉發放、遼西的防備規複,乃至西北剿匪等等,哪一樣都要費錢。
“司禮監掌印寺人考覈通過蓋印後,奏章再發還司禮監文書房,停止備份。然後原折轉內閣發六科。六科考覈無誤,則發六部履行。如有違失,可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