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動手[第1頁/共5頁]
“並且這些鹽商慾求不滿,把持鹽利,還大肆進步鹽價,使得百姓連鹽都吃不起,怨聲載道。”
這纔是換得他們同意的底子啟事。
劉宗周也表態,“老夫也情願支撐郡王。”
“朝廷的開支不是一個小數,不能希冀發行債券乞貸過日子,畢竟就算現在借到,那也是要還的,何況另有很高的利錢。我們不能完整依托債券,還得另想他法。”劉鈞說話時放低語速,但卻有股覆蓋四野的氣勢。
劉宗周反對這類加派,“現在天下饑荒,流匪又起,這個時候還要加派,那不是火上澆油嗎?我主張還是裁撤兵馬,清理軍屯,減少軍費開支,同時將本來衛所的軍屯改成民屯,用以供軍。彆的,不能再與東虜開戰,保持北邊安寧。先撐過這幾年再說。”
畢竟朝廷確切強,拿不出銀子來發放這麼多軍隊的餉銀。另一方麵,楚軍當初在遼東的那一係列的勝利,也充分辯明軍隊並不是靠人數多就能打敗仗的。
不過說到底,還是錢的題目。
加上直隸、中原、關外全軍區轄六省十鎮兵馬,另海軍四鎮,和侍衛親軍和禁衛軍,則表裡水陸兵馬儲存二十三鎮的體例。
“比來我溫讀史乘,看的是南宋的汗青。當年北宋國破,宋人渡江,建立南宋,隻剩下了半壁江山。可他們卻仍然憑著這半壁江山對峙百餘年之久,他們靠著南邊的半壁江山,卻具有一支龐大且很強大的軍隊,與北方對抗。南宋憑甚麼支撐的這麼久?有一支不錯的軍隊,他們為甚麼還能有如許一支軍隊?因為南宋百餘年,稅收很足,財務很充盈,乃至僅占有半壁江山,其國度稅收乃至不比北宋時具有全天下的財稅支出少。”
本來朝廷有三十六鎮,前次裁撤後還剩下三十一鎮,此次又裁五鎮,那就剩下二十六鎮。每鎮三萬,仍然另有七十八萬兵馬。哪怕按均勻一年每兵五十塊的養兵用度,都得四千萬塊的軍費開支。
“這一段時候大師都辛苦了,本年也頓時就要疇昔了。說實話,我都不曉得本年是如何過來
劉宗周的意義,此後該當還要持續整軍,特彆是在無戰事的南邊,要進一步裁撤一些兵額。
“諸位,再反觀下我大明。萬積年間,天下白銀支出不過兩百餘萬,此中鹽稅支出才百萬左麵。”
的。但是總算過完了,接下來,就將是新的一年。朝廷已經議好了來歲改年號龍武。新一年新氣象,來歲得有個好的開端。現在我們就議一下來歲的各項開支,做個預算。再議一議,要如何籌措到這些資金。”
大明的這些鹽商,都是各級經銷商,對各自的市場是有把持權的,彆的的販子不得發賣。這類軌製下,產生了各種百般的弊端,導致鹽商們都發財了,鹽價卻居高不下。那些勳官們把握著答應證的出售權,靠倒賣答應證和批鹽引,發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