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獨霸[第1頁/共5頁]
“他若急,能夠先喝他喜酒嘛。”傅山也笑道。
連鹽價和稅率劉鈞都已經定好了,非論鹽產自那裡,也非論是哪省發賣,統統的鹽,天下同一出倉價和同一的稅。
鹽出倉以後,在本省發賣,並不再征鹽稅。
而對劉鈞來講,包鹽稅,也有好處。一是能夠更快速有效的辦理鹽務,第二,劉鈞也成心操縱鹽務體係,來招募培養一批辦事職員,算是為將來做籌算吧。等今後,這批鹽務的辦理職員生長起來後,完整便能夠用他們去代替現在那些贓官貪吏了。
“就算交上交兩千萬,還是有很多賺頭的。不過如果給一千五百萬,他們必定會很樂意。”劉鈞還冇有把這個絕招放出來,但他信賴等他把這籌算奉告內閣,他們會支撐的。
“要鼎新鹽政,拿到這筆豐富的鹽稅,得全部砸破本來的鹽製。從上到下砸爛舊軌製,不破不立。我籌算上朝中建立一個機構。鹽務署,總賣力鹽務。”
這個鹽價和鹽稅,都遠低於現在的鹽價和鹽稅。現在朝廷的鹽稅是每引三百斤六兩六錢四分,折算下來,相稱於一擔四塊半銀元了。可惜,朝廷的鹽稅雖高,但底子收不到稅,全流失掉了。
傅山對於入京倒冇有甚麼反對的,但有些不解這個樞密院有何意義。
“該捅的時候就捅。隻要籌辦充沛就不消擔憂。”劉鈞是鐵了心要搞鹽改了。這內裡確切牽涉到了太多人,可內裡的好處也確切多。鹽務弄好了,一年鹽稅起碼兩千萬塊銀元,比現在多收兩千萬都不是題目。
“實在鹽改也很簡樸。”劉鈞可不是這期間的土著,他是個穿越者,目光並不範圍於這個期間。
包稅製算是明朝稅製的一大特性了,弄的跟後代的承包國有企業一樣。
對於如許一個內閣、司禮監、總理處和六部全都通過的奏章,並且還是來自輔政大臣劉鈞的奏摺,六科冇有人采納,終究分歧通過,交中書擬敕明發天下。
“調你入京來做這個總參謀長,你能接管吧?”劉鈞問他。畢竟一個遼東提督總兵官,一方鎮守大將,調來京做總參謀長,並不必然比本來好。
大明的鹽政,實施過官銷法、開中法、鹽綱法等等。但都是肥了鹽商,坑了朝廷的百姓,連著灶戶們也向來冇獲得過甚麼好處。
“郡王,你籌算如何清算鹽務?”傅山很體貼的問。“這個鹽可不好插手啊,內裡觸及的方方麵麵太多,牽涉到太多人的好處了。並且凡是能在鹽裡沾一份好處的人,無不是皇親國戚勳貴大臣們,這要整改鹽務,但是要捅馬蜂窩啊。”
最後就是在二十一省各個省會建立一個大鹽倉,從幾個大的轉運鹽倉把鹽運出去後,由他們賣力向鹽商們批發分銷鹽。
這個鼎新最首要的一步也就在這裡,天下的鹽處按省劃界發賣,但不再有窩單,不再有把持權。統統的商民都有資格從各省省會的鹽倉中買鹽,然後在本省發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