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全球首富[第2頁/共5頁]
海關署少卿向天子稟報,停止六月尾,龍漢元年上半年的海關關稅也已經統計出來。
他們產的鹽質量更好,代價卻比疇昔低,也突破了販鹽的門檻,再不必鋌而走險的販私鹽。
隻聽劉鈞持續道,“非論金銀還是鈔券,對朝廷來講都是有限的財產。隻要糧食、布匹、鋼鐵這些,纔是真正的財產。朕要采辦存儲這些物質,但不是把他們都運到京師來,而是在各省各水陸船埠修建堆棧,為何?”
在龍漢朝。鹽務劃爲兩塊,一塊是朝廷監督辦理衙門。一塊則是運營部分。羈繫的是朝廷官員,而運營的則是天子私屬。
這還僅是海關,彆的本地另有很多的關津,不過因為劉鈞製止反覆收稅,是以本地的關稅支出遠不如海關,加起來都隻要九百多萬塊。這些關稅,名為常關稅。
不過管理河道、修建門路,補葺城池,興建水利等等這些,如果是小工程必定是由處所本身付出,但如果是大工程,則必定還得由朝廷拔款。
黃道周的心臟的確都受不了了。
官員來運營貿易,不是不懂停業,就是會亂伸手。還是當作皇店運營吧,更堅固一些。
常關稅不到海關稅的一半,但也遠超明朝諸鈔關一年幾十萬兩的數字。漢帝國的常關稅半年就九百多萬塊,一年能達一千多萬近兩千萬,這是明朝鈔關稅的七八十倍。
既然朝廷把處所的附加稅都已經代征了。也還把丁銀攤入了田賦當中,又製止了處所再加征附稅,則處所的財務就得由朝廷中心拔款。
劉鈞賺了錢,朝廷得了稅,百姓得了便宜優良的鹽,販子獲得了部分利潤,另有很多百姓獲得了一份薪水不錯的事情,皆大歡樂,多贏的局麵。
“而辦教誨、修路修河,也一樣都是為了天下百姓餬口安寧,包含儲備物質。對於淺顯升鬥小民來講,銀元券或許就是財產。可對於朝廷來講,這實在就是張紙,固然這些紙也都是有金銀做為籌辦金髮行的,可就算是金銀,對朝廷來講也隻是張紙。”
而一支常備軍,精銳的常備軍,軍費開支是龐大的。軍官士官們的報酬得優厚,淺顯兵士的糧餉也不能低,更彆說供應這上百萬軍隊的戰艦、戰馬、馬車、火炮、火銃、彈藥等等。
劉鈞承包的鹽運銷。采取了全新的體係,把產、運、銷分離,乃至隻做批發商,答應且不限定的任由百姓販子采辦批發,運到縣裡村落髮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