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明末稱雄 - 第696章 壁壘

第696章 壁壘[第3頁/共4頁]

金銀固然首要。但不是絕對,對於國度來講,金銀不是真正的財產,甚麼纔是國度財產?地盤、人丁、以及糧食出產、工商製造業,這些纔是國度的財產。而不是一堆餓了不能吃冷了不能暖的金銀。

大漢現在興旺的經濟生長,離不開對於工貿易的大力鼓勵支撐。¢£,

總理衙門。

歐洲重商主義以為堆集的金銀越多,就越強大。一開端,他們以為要少買,到了現在,則以為要多賣,總之就是得儘量多堆集金銀,他們以為金銀就是財產。

比如糧食自足,好比兵器的出產。這些都得把握在本技藝裡。

“對於加工型商品和豪侈品出口。實施出口退稅政策。”

如果朝廷的新出口政策實施,那麼來歲的這七萬擔生絲將不再出口,而是改成絲織品出口,那麼七萬擔生絲加工成絲織品後,代價近五千萬塊銀元,比生絲出口晉升了兩千二百多萬塊。

朝廷本年天下的生絲出口量約為八萬擔,此中商品絲約為七萬擔,一擔百斤,代價銀元兩千八百萬塊,出口絲織品為六萬擔擺佈,代價四千二百多萬塊,兩項合計七千多萬塊銀元。

固然生絲利潤驚人,但劉鈞以為賣生絲,哪有賣絲織品更贏利。直接製止生絲出品,改出口加工好的絲織品,必定得升很多附加值,賺取更多的利潤,同時,還能讓大漢的絲織廠獲得更多的機遇,增加更多的絲織工人崗亭。

核心的一點,劉鈞並不以為金銀就是國度的財產。

與華農曆朝以來的重農抑商國策分歧,崇高大漢的國策更近似於現在歐洲的重商主義。現在重商主義在歐洲大行其道,其核心的思惟就是一國的國力是基於通過貿易的順差,既出口中額大於入口額,所能獲得的財產。

絲這東西和瓷器、茶葉一樣,固然中國以外也有出產,但其產量和質量是完整冇法和中國相提並論的,隻要朝廷製定瞭如許的法律,那麼本國販子終究也隻能遵循。

從出口質料生絲,變成出口成品絲織品,既增加了失業機遇,也進步了產品利潤,同時朝廷也能獲得更多的關稅,乃至工坊的稅收。

大漢現在具有三億人丁,糧食的壓力不小。特彆是現在各地都在大力生長經濟,使得很多種田都不種糧食改種了菸草、甘蔗、棉花、桑、麻等經濟作物的環境下。對於一個三億人丁的超等帝國來講,糧食儲備和供應,是重中之重的甲等大事,不管何時都得包管糧食供應,一旦糧食冇法包管供應,就必定會嚴峻影響到經濟的生長,乃至產活潑亂。

傳統的糧食主產區蘇鬆地區,早已經不能自給,每年還得大量內裡輸入。兩廣、雲貴等地,也一樣僅是自給型,西北地區一樣難以外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