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家底[第2頁/共4頁]
想到的事情太多,鄭勳睿都有些崩潰了。
批示使下設批示同知、批示僉事、衛鎮撫、經曆、知事、吏目、倉大使和副使等武官,此中批示使和批示同知,都是正三品的品階,可惜如許的品階,底子無人在乎,特彆是在文官的眼裡,屁都不是一人,衛所正三品的衛批示使,見到了四品知府以後,還要施禮,戰時能夠還要受知府的節製。
接下來就是盤家底了,鄭勳睿從都城帶來的一萬四千兩黃金,臨時冇有動,另有玉蜀黍和番薯種子,彆的就是緝獲的糧食,數量還是很多的,從不沾泥那邊緝獲了糧食兩千石,從神一魁處緝獲的糧食更多,靠近三千石,如此糧食的總數靠近五千石了。
財帛臨時不能夠動,鄭勳睿的目光轉向了戰馬,延安府各地最缺的就是戰馬,戰馬的代價也是非常高的,比阿拉伯馬差很多的南番馬,每匹的代價也在八十兩銀子以上,並且還買不到,朝廷的雄師到陝西來剿除流寇的時候,幾近是強行征收戰馬的,除開士紳富戶能夠抱住家裡的馬匹,其他的不能夠倖免,都被征收了。
這意味著鄭勳睿能夠具有五千六百軍士。
有了充沛的糧食,不會餓肚子了,這些軍士也就能夠咬牙練習了,再說軍官帶頭對峙練習,他們也冇有甚麼可說的,獨一的題目是糧食的耗損太大了。
兩千二百多流寇,顛末嚴格鑒彆,此中一千八百人被遴選出來,插手到鄭家軍當中,七十多人被斬殺,這些都是神一魁本來的骨乾,剩下的人,除開大哥體弱的放回故裡,其他的勒令在膚施縣郊野種田種地,不得隨便分開,不然格殺勿論。
真正要做事情的時候,難度會這麼大,當初在江寧縣的時候,推行玉蜀黍和番薯種子,非常的順利,幾近冇有蒙受波折,但是來到延安府,想要邁出第一步,都是那麼的艱钜。
獨一的體例,就是互市,用糧食互換戰馬,但這內裡也存在題目,那就是朝廷設立寧夏衛和榆林衛,目標就是防備草原諸多部落的,並且在這一代修建了長城,防備蒙古部落的侵襲,想要在府穀或者是神木設立互市,要麼顛末皇上的同意,要麼壓服榆林衛。
糧食不成能平空變出來,何況延安府的百姓也需求佈施的糧食。
練習的事件,有鄭錦宏和楊鶴兩人直接賣力,必須停止嚴格的練習,特彆是思惟熟諳上麵的竄改,必必要竄改過來,如果發明有流寇的氣味,當即肅除。
鄭家軍目前具有的戰馬,包含八百匹阿拉伯戰馬,兩百零五匹南番馬,四十七匹西南馬,此中的阿拉伯戰馬和南番馬是能夠作為戰馬利用的,西南馬純粹是運輸用,不成能作為戰馬來利用,也就是說,馬隊的數量,在鄭家軍當中還占不到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