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四章興亡瞬間[第1頁/共4頁]
而西安的淪亡,也像是一個信號一樣,使得西北地區大順政權完整崩潰。特彆是一批原明的降官降將,他們一個個本相畢露,乘釁而起。去往征西軍大營,呈拜表投降的使者是絡繹不斷。
同月下旬,在距江西九江四十裡處被大順軍攻入老營,大順軍久曆戰陣、功勞卓著的首號大將劉宗敏被俘,智囊宋獻策、明降將左光先、李自成的兩位叔父趙侯和襄南侯以及多量隨軍的將領家眷也被清軍俘獲。
董學禮降平以後急於建功,派人帶手劄約大順政權寧夏節度使陳之龍起兵充當內應。陳之龍疇昔是明朝監軍道,他的投降大順政權本來就心胸叵測,用他本身的話來講是“借其兵權,以待天時”。
彆的,叛投大平朝的另有漢南副將胡向化所部兵士一萬餘人、黃甫營守將高鸞以及陝北從響水到寧塞的十營堡邊軍。
彆的,原蘭州總兵鄭嘉棟、甘州總兵左勷、副總兵謝禎榮等人,都在西安淪亡以後叛降大平朝。奉李自成之命率軍入川的四川節度使黎玉田(本來是明朝遼東巡撫)、總兵馬科(投降大順後被封為懷仁伯)、副總兵馬德、高汝利、石國璽,也在征西軍招降下領著士卒一萬多人叛附大平朝。
特彆是薛勇帶領的追擊大順軍的征西軍主力,他們將力求與周巡、張彪帶領的征南軍一起,夾攻李自成所率的大順軍殘部。當然,如果能順勢攻入南明,他們也毫不會停止腳步。固然現在大平朝的主攻方向是遼東的滿清,但如果能在未幾破鈔兵力的環境之下,攻入江南地區,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大順軍雖對上大平軍是不堪一擊,但對於南明的左良玉部卻綽綽不足。大順軍主力在瑞昌大敗左良玉部將馬進忠、王允成的駐防軍,使得弘光朝野大驚。
四月,大順軍兵抵九江,南明鎮守九江的左良玉垂危。南明江西總督袁繼鹹覺得大順軍將沿長江南岸向南京進軍,就帶了一部分軍隊趕往景德鎮,同九江的左良玉部遙相照應。
而大順軍的敏捷敗亡也導致了李自成的敏捷身故。因為李自成不想與駐守在襄樊地區的大平軍膠葛,因而大順軍就在漢江以西行軍,以後太長江,向東直趨南京,搶在大平軍之前占據東南財賦之區。
而牛金星逃離大順軍後,一向住在牛佺的官衙裡,享用著老太爺的清福,直至壽終正寢,竟然高齡八十三歲。真是一段戲劇人生啊!
真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RS
而薛勇、全大山等人主動擴大的西北軍事攻略,也加快了大平朝同一天下的法度。
因為大順軍即冇有留下較多的兵力扼守處所,又冇有適時地構造需求的反擊,隻是一味地東進,這類顧前不顧後的做法終究招致了慘痛的失利。蒲月,當大平軍追至陽新富池口,趁大順軍不備突入堡壘,使大順軍又一次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