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章天下戰事(五)[第1頁/共4頁]
至於朱家王朝,誰又能管得了這麼多呢?反而是現在如果一心主戰,出頭太狠的話,萬一觸怒了汝寧的那位吳鄙夫,那可就萬事皆休了。仕進也得和做人一樣,還是留一條後路吧!
這些武官既以定策功冊封,大家都是以“天子弟子”自居,平常所為都是桀驁不馴。如:督師大學士史可法在發言經常援引“聖旨”,高傑聽得是大不覺得然,劈麵頂撞道:“旨、旨,何旨也!爾曾見皇極殿中有人走馬耶!”
而當弘光朝一建立,朱由崧就召見史可法、高鴻圖、薑曰廣等人,讓他們敏捷議定用人、守江、設兵、理餉的事件。因而史可法上奏本,除了重申設立四鎮外還談到了督師題目,他說:“有四鎮,不成無督師,應駐揚州,適中調遣。”這時候的史可法他們還想要用文臣節製住那些武將。
揚州進士鄭功臣從中補救,同高傑麵議隻讓官兵家眷安設城內,不在城內駐軍。不料揚州百姓群情激憤,當場擊殺鄭功臣。督師大學士史可法親身來到揚州城外的高傑虎帳裡,委宛勸說,一味姑息遷就。顛末幾次籌議,最後決定把揚州四周的瓜州作為高軍安設之地。
而寧南侯左良玉在崇禎年間就已是尾大不掉,自行其是。弘光監國和即位的聖旨頒到武昌,他一度回絕開讀,在湖廣巡撫何騰蛟、部下監紀副總兵盧鼎等人的勸說下,才勉強開讀成禮。
第三,因為有阮大铖等一些親汝寧軍的官員進入弘光朝廷,再加上揚州商團和江南商團幫助的官員作為喉舌,以是弘光朝廷中的很多官員都不主張主動打擊吳世恭的大平朝。
起首,因為吳世恭身為前明勳貴後輩,又曾經是前明舊臣,再加上他還是被劃爲了東林黨一派的武將,以是與南明的很多勳貴和官員都有著千絲萬縷的乾係。
以是現在這些武將的軍隊,固然在鳳陽府、湖廣地區和江北地區與大平軍是犬牙交叉,但兩軍之間停止著一種有默契的“靜坐戰役”,誰也不肯意起首開仗,保持著一種詭異般的寢兵狀況。
特彆是在這國難當頭的時候,南明如果想要有番作為,就必然要保持內部穩定。縱觀全部大明朝的汗青,不管是文官、武將,還是寺人,隨便哪一方失勢,可朝廷的威望卻老是至高無上的。特彆是明朝天子,他們老是把皇權緊緊地把握在本身的手中。
因而在南明小朝廷的內部,逐步構成了四股軍閥權勢。他們都盤據一方,底子罔顧朝廷諭令,飛揚放肆,隻想著自保氣力,魚肉處所。對此,已知鑄成大錯的史可法等人,還想著極力挽回這類局麵。但是那些軍閥已經是尾大不掉了。
現在在湖廣、河南以及山東處所,有著周巡、張彪所帶領的熊捶鎮和處所軍隊近三萬;有著在汝寧、歸德留守的,薛強帶領的汝寧軍留守軍隊一個協、新兵二萬、外務司兵士二千、工坊司民兵七千多,總計三萬六千餘人;在山東,有著熊正恩、遲明帶領的,大平軍新編的兩個鎮,再加上劉澤清遺留下來的魯軍軍隊一萬六千餘人,總計四萬五千人馬。如許的氣力,實在已經不弱於南明所把握的軍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