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趕到鳳陽[第1頁/共4頁]
在早晨設營的時候,吳世恭接到了山東巡撫朱大典從鳳陽送來的信,號令吳世恭敏捷帶領著他的汝寧軍趕往鳳陽,並與其他文武一起商討軍事。當然,這個軍議的重點內容並不是如何剿除農夫造反軍,而是該如何包管中都鳳陽不再被農夫造反軍驚擾。
二十七日,一支四千多人的漕兵軍隊進入鳳陽,帶領這支明軍的恰是吳世恭的老熟人――漕兵副將燕定山。
“那他們趕到今後還打甚麼仗啊?”吳世恭又問道。
“千萬重視!如果有其他官軍敢過來掠取,不要手軟,把他們往死裡打!有甚麼事都有我兜著。”
朱大典派出去的信使先趕往了穎州,但是在穎州的時候卻得知了汝寧軍已經去了淮河淮南段作戰,以是直到現在,這調集令才送到了吳世恭這裡。
因而吳世恭就叮嚀道:“給朱巡撫回句話,就說汝寧軍已經在這裡與陝匪接戰了,即將獲得大勝,以是脫不了身。但殘留的陝匪流竄向了瀘州方向,讓朱巡撫帶著主力快些趕過來,儘快地向著賊軍追擊。”
彆的在這支漕兵軍隊中,另有吳世恭的彆的一個老熟人――漕幫的唐六。此次唐六也帶領著三百多名漕幫的後輩插手到了燕定山的軍隊中。
吳世恭也冇心機群情彆人的事,接著就問燕定山道:“那你如何明天不一同去祭掃呢?”
“還不是等著兄弟您嗎?”燕定山先說了一句標緻話,接著說出了留下的啟事,“我和我兒郎的家屬和祖墳也大多數在鳳陽,這些天也都在這裡安設呢,底子冇心機忙些其他的事。也是朱巡撫恩情,明天把我安排在城內保衛,以是恰好趕上吳兄弟的到來呢?”
“哦?南京的京營也到了?”吳世恭驚奇地問道。
是以,現在的汝寧軍底子不能夠分開此地,要不然,不要說本地的百姓會哄搶了,連其他的明軍曉得了,都會眼紅得快馬加鞭地趕過來。
“到是到了,可走的是丟盔棄甲!”燕定山不屑地“哼”了一下說道,“解纜時是兩萬,到這裡才一萬多,其他的人都後進了。”
而統統的這些,在鳳陽公佈調集令的朱大典能夠不曉得,但方纔與農夫造反軍打完仗的吳世恭卻很明白。以是在內心裡,吳世恭底子不想到鳳陽插手這類毫無感化的軍議。
而在二十七日,南京派出的救兵前鋒也在一名張參將的帶領下趕到了。但是讓朱大典迷惑的是,給他們通報動靜的汝寧軍卻冇有趕到。
但是現在的鳳陽底子冇有甚麼傷害,農夫造反軍都已經度過淮河向著瀘州而去了。更因為汝寧軍在淮河邊上的大勝,明軍應當及時地追擊,要把張獻忠這股農夫造反軍給完整打倒。
佛郎機炮、虎蹲炮等火炮三十一門;三眼火銃、鷹銃和鳥銃等火銃二百二十多把;弓箭四百多具,備用弓弦二千多根,箭枝超越了八萬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