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敲定了買賣[第2頁/共4頁]
這不奇特,遵循張弘斌的瞭解,阿拉伯數字是十三世紀擺佈傳入中原,但真正開端遍及利用是在二十世紀初。現在才十七世紀,天然還冇有成為支流。
本年的張弘斌虛歲才十五,實際上才十四多一些,和大哥相差了近半的年齡,這使得從好久之前開端,張弘斌就冇體例和本身這個大哥有共同話題。再說,大哥常常在白水縣城內裡的商會居住,很少返來,故而兩兄弟就重生分了。
“這是洗手和沐浴用的,平時我們洗手和沐浴,一定能夠把汙垢都洗出來。這玩意和肥皂差未幾,但服從比肥皂好了很多,可貴是去汙才氣比肥皂要好,味道也香,代價倒是和肥皂倒是一樣的。”張弘斌立即開端鼓吹。
“如果如許,就冇甚麼題目了……喲,的確是挺香的,這水如何變得那麼渾濁……老天,不會我的手真的那麼臟吧?”張弘文試了試香皂,隨即對著渾濁的水驚呼。
“如果如許的話……我嚐嚐它的服從,如果真的不錯,那我按七成的代價進貨,起碼進個五千塊試著賣賣先……你阿誰門路,他有那麼多的貨色不?”張弘文來到洗手盆中間,又想到了彆的一個題目。
這是一條非常成熟的商路和人脈,故而要做買賣,天然要優先考慮手頭上的資本,而不是冒然本身去組建一個商會,或者依靠陌生人的幫手。淺顯的說法,就是便宜就應當爛在鍋裡,憑甚麼讓被人享用了去?
“哥,我看看能夠不?”張弘斌很獵奇的問到。
“哦,是琉璃球啊!不得不說,這琉璃球倒是非常的通透,固然算不得甚麼奇珍,但一個賣上個十文錢還是能夠的。那些世家的公子哥,也挺喜好拿著這些琉璃球把玩把玩甚麼的。”張弘文完整進入了掌櫃的角色,當真的評價著這幾顆玻璃球的代價。
“門路,你能有甚麼門路?算了,老哥我也不計算,隻是這批貨但是見得了光的?”張弘文謹慎的問到。
“那,這琉璃球的銷量大嗎?”張弘斌衝動的問到。
沉重並且囉嗦不說,最首要的是出入非常的籠統,哪怕張弘斌這個管帳學內行者,也看得出此中的題目。
“來路不正,但起碼不會有甚麼顯眼的標記,能夠一眼看出是來自那裡!如許說,能夠了吧?”張弘斌也光棍。
“哦,是弘斌啊,出去吧!”張弘文的聲音傳了出來,倒是少了幾分不耐煩。
“這些都是西歐的玩意,小弟也是偶爾纔在那些甚麼布羽士,也就是那些穿黑衣服的紅毛番那邊曉得的。在西歐,彷彿那邊的財會都用這類體例來措置賬務……哦,對了,我來是有彆的一件事情的,大哥你能夠聽我說幾句嗎?”張弘斌天然不能夠解釋這些知識的來源,乾脆把統統的題目,都推給了布羽士。同時,終因而把話題引到了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