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吾有大義誰可駁[第2頁/共6頁]
沈重聽了,上前跪下叩首施禮,起家時用縫了薑片的袖子一擦眼睛,便雙目紅腫,淚流不止,悲忿說道:“草民一告國子監李濟世、周世安等人,記恨天子傳召草民進京,不顧天子詔令,藉機惹事,此乃鄙視皇權,大不敬之罪!”那李濟世聽了大驚,上前指著沈重怒道:“你這小人,信口雌黃,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混合視聽,辟謠讒諂,吾等隻是瞧不上你一介村夫,妄言國事,何談得上不敬天子?”沈重寂然說道:“天子之詔乃是國度法律、天授神權的最高表現,不得有涓滴輕視滋擾,持天子令便為欽差,受天子詔便身份高貴。你若以為天子詔令不當,可上疏反對,可赴京請願,可午門切諫,如果對草民不屑,當在草民召對後再來肇事,唯不成欺侮受詔之人。叨教李公子因何兩種體例皆不選,竟敢欺侮草民。”李濟世喏喏不能答,半晌說道:“吾隻是恨你這奸佞,此心忠於萬歲,未作多想。”沈嚴峻聲道:“我隻訴告你的行,不問你的心,我既然領受了聖旨,便代表天子意誌,不得輕辱,你既敢欺侮草民及草民得家人,可曾將天子放在眼裡。”看著一臉懼色不能作答的李濟世,陳公公暗歎一聲,沈重亮出的第一把刀就是如此鋒利,要人道命麼。
陳營私公明天一改常態,謙恭可親,公道忘我,謹守本分,倒是讓在場的諸位大人刮目相看,心中發虛。陳公公見世人還是冇分出個成果,就善解人意地笑道:“徐公爺,各位大人,雜家倒是有些設法,就是不曉得是否合適,內心躊躇著不知當說還是不說。”魏國公笑道:“這會審會審,可不就是大夥一起籌議著辦,老陳你何必矯情。”其他幾人也是一齊點頭同意。陳奉便客氣地拱手稱謝,方說道:“這百姓敲登聞鼓告禦狀,告得又是我大明朝國子監的近千士子才俊,彆說雜家冇見過,怕是國公和諸位大人也冇顛末。現在事情鬨得這麼大,被告與被告又皆是名流,訴狀中還觸及淫邪陰私,怕是上至萬歲爺,下到朝廷百官,文人士子,百姓百姓,都死死盯著。我們會審此案,哪怕再公道忘我,隻要中間有涓滴不當,我們幾個都得落個不是。”世人都是苦笑著點頭,皺著眉頭感喟。
沈重不睬李濟世,持續說道:“草民二告周世安等二十餘人,拜托草民切諫天子,有罷方從哲重新啟用葉向高李三纔等六十餘條諫言。草民感其一片為國為民之心便立時承諾,又不肯掩其功而揚小我申明,便當眾寫下為國事民生諫天子疏,並錄其名、述其言,願天子知民意,朝廷得棟梁,賢人有所用,以解天下之困。但是,當他們看到草民竟是與他們聯名上奏,便變臉搶走奏疏,草民才知其品德卑鄙,一番慷慨激昂隻為調撥草民伶仃諫言,本身卻不敢承擔半點風險。如此品德,如此心性,如此行動,如何能厚臉以忠君愛國、憂國憂民的國子監生員自誇,請天子朝廷查其心性,厘清清流,勿使小人臟了國子監,損了朝廷培養棟梁的聖地。”一眾官員聽了沈重此言,都是一邊冷眼瞧著東林黨人,猜想著東林黨是否要捲土重來,重燃烽火,一邊鄙夷的看著這些臉紅脖子粗的東林後代。北京的孫隆公公此時站起來,說道:“雜家領了皇爺的旨意,送沈公子赴京,自是謹慎關照,剛纔沈重所說雜家部下及祥雲堆棧人等親聞。隻是大明朝不以談吐罪,雜家隻是作證此事為真,不摻乎他們是否有罪。”陳公公也是點頭稱是,情願作證,內心感慨著沈重第二把刀就砍在黨爭上,東林黨如果欲有所為,便當放棄這些後輩,這第二把刀斷的竟是年青才俊的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