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淚洗中原血染疆(一)[第3頁/共4頁]
“威海伯就能悠長了,坐擁強軍,形同盤據,一旦天子猜忌,朝野一擁而上,他沈東海也是身故名滅的了局。】當時候,我們人生地不熟,能搶得過南邊的群狼嗎?”
“這買賣再好,能悠長嗎?即便朝廷不予究查,那建州不過是隻野狼,還能打得過朝廷?一旦威海伯北上,恐怕建州能不能存活還是個題目。與其到時候隻剩下蒙古的買賣,還不如此時應了威海伯,留個友情轉向外洋貿易為好。”
瞧著世人紛繁點頭,範明便含笑落座,緩緩說道:“當今不滿二十,沈東海也才二十一,年青啊,這便是上風。天子固然年幼,但是手腕不弱其祖,繼位之初用東林安定局勢,皇位安定後扶閹黨力壓東林,默許魏忠賢收取商稅,聽任威海伯劫奪四海,以老朽所見今上非是暗淡之君。”
範明命人取來幾張紙頁拚集的堪輿,然後起家指著大略的圖案說道:“海貿昌隆,老朽一向心存貪念,這便是從朝廷摘抄,又遍訪本地所繪製的南洋。諸位請看,這裡是安南諸國,便是威海伯的糧食和桑麻之地。這裡是呂宋和馬尼拉,便是香料、金銀銅礦和通往四海的港口。這裡是婆羅洲和南邊大陸,便是威海伯的棉花、木料、外相之地。這裡是爪哇的巴達維亞,出海一向向西過馬六甲可中轉外洋。你們看到的是堪輿圖,老朽看到的倒是銀子和商路,這纔是我們的本心。”
“要我說,他們也太草率了。且不說塞外外洋貿易如何,便是交通蒙古、供應諸部這般大事,豈能隨隨便便答允。如此暴躁行事,豈不默許其事授人以柄嗎?”
“老範所言甚是,我可捨不得建州的利潤,那但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範老哥,主張雖定,那建州方麵,我們是否還給報個信?”
“你有你的事理,我有我的說法,這般爭論下去,何時能有個定論。乾脆,還是請範老哥出個主張,我們擁戴服從就是。”
範明點頭笑道:“誰還跟銀子過不去?現在建州百物奇缺,一買一賣辛苦一趟,便是幾十倍的利潤,你們捨得老朽可捨不得。”
見世人推崇,範明點點頭說道:“老朽也吃不準,但是曉得幾件事,說出來大夥聽聽,一起拿個主張。”
範明出身山西介休,父親續絃後不為所喜,因偷吃未熟的青棗而遭經驗,便負氣而走去了獨石口。】以小本買賣起家,操縱朝廷與蒙古的互市,終究發財致富衣錦回籍。先是買了六十畝棗園,為本身幼年出了口惡氣後,便舉家再回獨石口運營塞外私運,張家口逐步成為貿易中間後,又逐步將重心從獨石口遷徙至此。憑著多年與建州大臣、貝勒的友情,範家奇蹟蒸蒸日上,終究搖身一變成為了晉商的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