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自當決戰訴不平(八)[第1頁/共3頁]
魏忠賢欣然點頭,顧秉謙點頭歎道:“以此書所錄,東林之人,或坐擁良田豪宅,或處置商賈錙銖,其財何來之,必有貪瀆弄權之舉。即便非是親為,亦是後輩族人,哪怕毫無關聯,旦有一二斧正參與,便是贓官贓官,此官商勾搭,以權營私之罪也。東林之家,或流連青樓,或奸人妻女,或扒灰悖倫,或勾搭成奸,旦有一二家宅陰私,便是寡廉少恥,如同禽獸也。”
魏忠賢笑道:“益庵,且暫避於屏風以後,我們聽聽威海伯意欲何為?”(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瀏覽,更優良的瀏覽體驗。
顧秉謙見魏忠賢不喜,便不敢再多問,當即果斷答道:“魏公若用此書,則東林休矣!”
顧秉謙迷惑道:“我朝另有如此人物,卻不知又是何人?”
魏忠賢恍然大悟,起家指著桌上的書冊笑道:“以是東林皆罪人也!”
魏忠賢笑道:“有這麼大的能力麼?”
顧秉謙拱手問道:“此書冊第一名就是李三才,厥後三篇皆是詳細罪惡,最後數問更是鋒利。三才家貧,為官廉潔,不料家財數以百萬,經年積聚富可敵國。一問其財何來?二問運河之貪?三問何故許子從商賈賤事?四問可有以機謀私之舉?五問有何證以洗刷不白?六問可敢呈家財賬冊,任憑朝廷公斷乎?魏公,若你不以政事爭於朝堂,秉公窮追此案問於有司,攛掇言官禦史參與此中,再異化些李家陰私醜聞於其內,則三纔可休矣。”
書房內唯有二人,非常溫馨。除了魏忠賢偶爾喝茶放盞的聲音,就是顧秉謙連連翻動冊頁的響聲。
魏忠賢皺眉道:“可此書皆是傳聞。看上去罪孽斑斑,列舉甚為詳確,卻並無真憑實據。若用來構陷二三人倒是好用,但是對於龐大的東林黨,咱家倒是下不了決計。唯恐以不實誣告為人所趁,屆時捅了馬蜂窩,乃至朝野犬吠,則將來不好結束。”
顧秉謙笑道:“魏公夙來睿智,何此時反而固執?魏公掌司禮監,又兼東廠事。代天拷問百官功過,為民體查委曲不平,難道名正言順乎?隻需按製查詢,公道嚴明,不構不陷,不定其罪,許其自辯,唯公是論。無過者讚譽嘉獎,有罪者托付有司,如此公忠體國。又何必害怕人言?”
魏忠賢笑道:“唯公是論,許其自辯,聽起來好聽,可又如何動得了東林?”
顧秉謙苦笑道:“為官者。或育人舉才,或主政撫民,或措置專務,或領軍掌兵,日日行動,月月施政,豈能明察秋毫而無一過。縱有大才,其治下官吏,又豈能無過。旦有一過,則必連累其官,輕者失策,重者營私,則天下無好官矣。”
魏忠賢鎮靜地拍案而笑,卻聽顧秉謙又苦笑道:“持品德者,以聖報酬師,以大道為綱,雖禁慾自律,還是凡人。有口舌之慾,有床笫之歡,有失期講錯,有失德失矩,豈能皆為高貴而無一失。輕者瑕不掩瑜,重者責備責備,則天下皆無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