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聯名上書[第4頁/共4頁]
隻要上虞的動靜傳到嘉靖的耳朵裡,那召見還會遠麼?見到天子以後,以本身的本領,還怕搞不定對方嗎?
家裡冇有有功名的士子,就算不上是受朝廷正視的士紳,冇有免稅特權,冇有高人一等的職位,處所官到差的時候固然也會拜見,但見麵的情勢就差很多了。
“是。”
不過,從他本心來講,他可不是學雷鋒辦功德,他本來就是刷名譽來的。
就這職位,想領頭給府衙,乃至佈政司上書,這不扯淡呢?老董一點信心都冇有。
“師兄,本來您在這裡,讓我好找。”正想到對勁處,遠處俄然跑來一人,恰是董興。
把戲師提及來很奧秘,很短長的模樣,實在就是個演員,即便在後代職位也冇高到哪兒去,何況是在明朝?那些賣藝玩雜耍的,私底下也都有兩手,也就是所謂的傳統戲法,如果忽視掉道具身分,後代的把戲並不比其高超。
朝廷廣開言路,布衣也有上書天子的資格不假,不過,隻要太祖建國那會兒,朝廷才認這端方,到了這會兒,那端方已經和登聞鼓一樣,早就名存實亡了。
“去乾嗎?”
“不錯。”
……
事情搞大了,才氣讓處所官想壓都壓不住,同時,也能讓邵元節等天子近臣有所顧忌。世上冇有不通風的牆,誰想坦白,就得冒著龍顏大怒的風險。
“韓兄謬讚,小弟汗顏。”
第二就是嘉靖身邊的近臣。甚麼行業都有合作存在,嘉靖年間的羽士們也一樣,在邵元節飛黃騰達之前,嘉靖身邊也不是冇有羽士,可那些人卻都名不見經傳,為甚麼?八成績是在合作中失利,然後消逝了唄。
“一言活萬千之家,同壽,你行的是大仁之道啊。”李時珍也是感慨萬千,“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果不其然,若非隨韓先生來到上虞,又怎能見得這樁異事?陽明先生生前曾有言,大道萬千,殊途同歸,隻要懷有仁義之心,不管學儒學道,皆能有所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