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章 掛戚家軍的牛頭[第1頁/共4頁]
對於這個名詞,程乃軒完整不熟諳,那茫然的眼神就已經流暴露了他的有聽冇有懂。而戚良則是咀嚼著汪孚林俄然提起來的這三個字,好一會兒方纔苦笑一聲,用有些迷惑的目光看著汪孚林。
“也就是說,戚百戶你牽頭,用戚家軍的名義,我和程乃軒各湊一分子,把股本給湊齊,收納鄉民完稅時用來換錢的糧食!”見戚良差點冇把眸子子瞪出來,明顯感覺他們兩個好端端的秀才生員去乾這類吃力不奉迎的事,美滿是吃飽了飯冇事乾,汪孚林便笑了笑說,“這也是一條生財之道,隻要操縱得好,利潤也絕對可觀。當然,我的意義是用預備倉的操縱機製,並不是說我籌算去背預備倉這個承擔,我會另起爐灶,戚百戶你隻要借個名頭!”
聽到戚良又改回了之前阿誰熟絡的稱呼,還找了個絕佳的藉口,汪孚林曉得其他的話就不消多說,這就算是變相同意了。戚良下頭那些老卒對其非常佩服,接下來要做的,僅僅是去壓服葉縣尊罷了。因而,他就拽了一把要發問的程乃軒,打了個哈哈說:“西溪南乃是歙縣最充足的村之一,彆的就是南溪南。明日有空,我帶各位去南溪南好好轉一圈!”
汪孚林見戚良明白,程乃軒不明白,少不得對這個養尊處優的大師公子解釋了一下。明朝倉儲分為三種。南京北京有太倉和京通倉,而運河各地則有水次倉,這都屬於朝廷,由朝廷派專人統領的,和處所無關。而處所的倉儲軌製,則是常平倉、預備倉和社倉、義倉。常平倉源遠流長,從漢朝就開端了,說白了就是為了平抑糧價用的,災年賣出,豐年買入,在疇前各朝各代很風行,在明朝卻並非各州縣都設。而社倉和義倉,是在碰到災荒時施助哀鴻用的,官府當作派分子一樣到大戶家裡硬讓人家樂輸,因為大多數時候有出無進,以是式微得更早。
ps:抱愧,明天兩更,明天持續半夜……彆的,月票是每二十四小時隻能投兩張,因為大師反應,我很烏龍地去騷擾了編輯,剛曉得這端方,丟臉ing(>_<)。月票有題目的蕾茵丶彌朵請加我qq,私信發給你了(未完待續。。)
“汪小弟方纔說怕人對我們說三道四,不如如許,我們這些人轉頭去拜祭一下倭寇犯境徽州府時,那些死難的鄉民。我是客籍徽州歙縣的人,就說此中有死者是我孃舅百口,正因為他我方纔會插手戚家軍,再讓其彆人表示有些乾親在死難者當中。如此一來,我們移居歙縣,這個藉口就能美滿了。”
當他原本來本對戚良提出此事以後,就隻見這位麵相渾厚誠懇的獨眼軍官企圖味深長的目光看了過來:“汪小官人是希冀我們這些泥腿子軍漢那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