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時光流逝[第4頁/共4頁]
這對佳耦家裡五六個孩子,眼看養不活這麼多,佳耦兩個就籌議著把這個啞巴女孩兒送人,可就在這時候,女孩兒俄然開口說話了,不過,竟然是外埠口音,女孩兒懇求這對佳耦不要把本身送人。
至此,我太爺的一顆蕩子心,終究灰塵落定。
這個自稱“小玉”的小女人,固然當時春秋小,她倒是我的太奶,我父親的奶奶,和疇昔的小玉長得一模一樣。
但是,誰也冇想到,半年後,這股子歡暢勁兒蕩然無存,很快發明我爺爺身材有題目,左腳大,右腳小,彷彿右腳打生下來就冇長過,找郎中一看,郎中說我爺爺這隻腳自打生下來就癱了,長大後不能走路。一時候,愁雲慘霧覆蓋在了我們百口每小我頭頂。
另有一點,這個小玉一進門就對我高祖父佳耦特彆親熱,就像早就熟諳我高祖父和我高祖母一樣,對我太爺更是冇得說,前前後後左擺佈右,不管如何看,都像是當年的小玉重生了。
佳耦兩個對奶奶千恩萬謝,帶著女孩兒回家了。
這時候,我高祖父還在三王莊打更,九十一歲的白叟,身材還非常結實,隻是喊那些說辭的時候,底氣較著不敷了,聲音也衰老了很多。
人活著圖了個啥?不就圖個安安穩穩開高興心,誰情願整天過那種打打殺殺、刀尖舔血、朝不保夕的餬口。
言歸正傳。我太爺帶著小玉回家冇幾天,我太爺就跟我高祖父提出和小成全親,我高祖父分歧意,一來因為小玉出身太蹊蹺;二來,兩小我春秋相差太大,差著二十幾歲呢。
這裡必須彌補一下,之後果為小玉的來源和身份不明,和小成全親冇多久,我太爺就讓小玉認王小錦的父親王大河做了寄父,並且跟著王大河姓王,大名王小玉。固然我太奶的春秋給王大河做孫女都綽綽不足了,不過王大河挺歡暢,兩家人還是像王小錦活著的時候一樣,密切無間、禮尚來往。逢年過節走親戚,我太爺會帶著我太奶拿上禮品到王大河家看望老丈人和丈母孃,這也算是皆大歡樂。
聽女孩兒這麼說,我奶奶想了想,對佳耦兩個說,“冇事兒,你們家這妮子投胎的時候冇喝孟婆湯,還記取上輩子的事兒呢,她這時候還小,等長大就忘了,這妮子是觀音菩薩見你倆心好,送你倆的,回家好好養著吧,彆再送人了。”說完,我奶奶給了佳耦兩個一塊金疙瘩,讓他們好好養孩子。
時候,很快來到了公元1918年,民國七年,戊午年。這一年,我太爺五十一歲,我高祖父九十一歲,我高祖母七十三歲,我太奶二十九歲,我爺爺十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