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號角[第2頁/共5頁]
風向變了,可貴地由南吹向了北方。
淮安軍具有這個期間最完整的諜報體係,所遴派往各地的細作也顛末專門的培訓。以是,即便在南征途中,朱重九對局勢的最新竄改,也瞭如指掌。
“你是要奉告我,天道無窮可止麼?”朱重九從視窗處敏捷回回身,笑著打斷,“天道底子就不存在,或者早就變了。五德循環,本來就是信口雌黃!伯溫,觀星台你上過,三十二倍天文望遠鏡下,星空會變成甚麼模樣,你也清楚!前人冇做成的事情,我們這些人一定就做不到。畢竟我們比前人看得更遠,也更實在!”
那次沉湎是如此之久,乃至於中原人的後代都健忘了自家先人是甚麼模樣。直到數百年後,東西方文明開端大範圍交換。先人才從當年西方布羽士們留下的筆墨中,發明當年西方人所記敘中原,竟然於《明史》裡邊所記敘的大明截然分歧。(注2)重九不是重八,朱重八已經能做到的事情,朱重九現在感覺本身冇需求“反覆”一次。他必須比另一個時空分支上的朱重八做得更好,纔不虛此行。不然,不管他所建立的國度叫甚麼名字,不過又是一個大明朝,不過又是一次之亂循環。如果隻是為瞭如此,他何必不在淮安初見時,就把朱重八乾掉?起碼,那樣能夠讓厥後的他本身少一個強大的合作者,讓弟兄們少碰到很多敵手,乃起碼流很多無辜者的血。
隻是,他的一番苦心,又被朱重九直接忽視。笑了笑,這位屠戶出身的百戰之將搖著頭道,“是與全天下不甘心落空特權的士大夫為敵,不是全天下士紳,跟不是全天下百姓!伯溫,我曉得你是一番美意,但是,我但願你能跟我一起來嚐嚐。即便做不成,頂多是我們退回淮揚,休整幾年,然後再遵循你本來的假想重頭來過。頂多,是建立一個跟唐宋一樣的朝代,你說過,起碼它會是一個承平亂世!”
他不是穿越者,不曉得朱重九為何非要為前人所不為。治亂循環,的確是一件讓人想起來就很不甘心的事情。但自古以來,哪有不滅的朝廷?正如四時中有春就有秋,天命在時,豪傑豪傑乘風而起,青雲直上。天命若不在了,縱使是漢昭烈和諸葛亮,一個拚了性命,一個嘔心瀝血,終究也不過落個“阿鬥入晉,樂不思蜀”的結局。
天道早就變了,或者前人曾經堅信的天道,底子不是真正的天道。自打登上觀星台那一刻起,對於曾經堅信的易經八卦,陰陽五行,以及五德循環,劉伯溫就開端深深地思疑。隻是,為了不給淮揚和他本身找更多的費事,他冇有公開宣之於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