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章 東英傑[第3頁/共4頁]
袁術傲慢刁悍,幾次無常,孫策本就不甘居於其下,現在更覺一腔大誌壯誌不得伸展,常思脫身之策,一來二去,便把主張打到了傳國玉璽上。
定都許縣後,郭嘉隻得智囊祭酒一職,仍為孟小滿的屬官,但此職倒是孟小滿伶仃為郭嘉所創,因郭嘉嗜酒,便以祭酒為名,密切之意,不言自明。
“玉璽雖說貴重,可就算一向拿在手裡,又能派上甚麼用處。”孫策卻不覺得然,“現在袁術拘束我等在此,就如龍困淺灘,虎落平陽,使我難承父誌。待到來日,若真能成績大業,玉璽不過浮名耳。”
劉繇之事本就是袁術的一塊芥蒂。自從殺死上任揚州刺史陳溫以來,袁術一向把揚州視作本身的禁臠。孟小滿為曹家人報仇,派兵攻打潁汝一帶,連戰連捷,逼得袁術更加看重揚州,期冀能把揚州作為本身日掉隊攻徐州、兼併中原的跳板。現在他初得傳國玉璽,恰是誌對勁滿之時,豈容彆人橫插一腳出去。孫策所求,倒是正中袁術下懷了。
董昭這般作態,倒是另有一番心機。
可袁術哪知,孫策大要恭敬應下,心中卻另有策畫:可貴等來如許絕妙機遇,此番一去,他是毫不肯再任由袁術擺佈了。
當年孫堅偶得玉璽,一向謹慎保藏,覺得天命之兆。孫堅身後,玉璽就落在了孫策手中。這些光陰下來,孫策見袁術很有野心,不由暗忖,若尋個合適的機遇,把這玉璽送給袁術,當能取回他孫家的兵馬,本身也能得自在之身,重修孫氏基業,不再任人擺佈。
董昭見郭嘉敢如此斷言,不由墮入沉思。
若玉璽真如當日酸棗傳言所說,落入孫堅之手,那本日之事背後,多數與孫堅之子孫策有關。
當初周瑜曾力薦徐州張昭、張紘二人到孫策帳下效力,二人被孫策說動,也甘心互助。但袁術夙來為人刁悍,常強征名流為己所用,就連朝廷派去的使者、太傅馬日磾也被他強留在帳下為其效力。故二人不肯前去壽春,恐怕為袁術所羈,就臨時隨周瑜避居丹陽,現在孫策領兵出征,天然再無顧慮。
“是極!是極!”孫策並非那等喜好自怨自艾之人,刹時便將得誌拋諸腦後。“曹孟德之事言之尚早,現在我既離了袁術,若不叫這江東天翻地覆,也顯不出我孫家兒郎的本事!”
路過曆陽,孫策便得標兵來報,說周瑜率一支兵馬糧草前來相投,不由大喜過望,親身前去驅逐。二人自徐州彆離,久未相見,現在重聚,不免將近況相互訴說一番。
“說來奇特,我總感覺此人有幾分熟諳……”提到此事,周瑜臉上暴露一絲罕見的蒼茫之色,“我與曹孟德從未會麵,但此人對我倒好似有幾分體味,固然謙恭親熱,卻言辭謹慎。現在想來,兗州動亂,他在徐州時應當也有所聞,不然焉能敏捷安定兗州亂事,滅張邈、逐呂布?就這份平靜的工夫,也算得上是天下可貴的豪傑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