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暗行[第2頁/共4頁]
火線將士返來,又是一番犒賞。陳熙即解甲,入樞府,為樞密副使,且榮養,北地卻交與這一戰裡守城頗超卓幾位將校。太皇太後顧不得侄孫兵權被解,且欣喜於他安然返來。
卻說火線戰事有了成果,天朝隻與虜主冊封,並些許金帛之賜,隻留一處榷場,並不與他很多錢帛。虜主也隻得認了。
――――――――――――――――――――――――――――――――
九哥道:“也好。”
九哥道:“若想做成,休要做成和買。”玉姐道:“這是天然,便是和買,我平常著,也不好這般欺負人,擇宮中常用大宗物件兒,誰家造辦得好,便朝他家買,著他家運往京裡來,或三年或五年定一回價兒,總不好叫民人虧損。”
梁宿道:“官家一片為國之心,然官家初登臨,不如暫緩兼併與裁汰事。”這便是默許了,卻又提示九哥,他才即位,聲望且不敷,不管甚事,都須緩行。
九哥老是忙,與玉姐說一回話,心頭又添了一件事,本不欲久坐,不由又留下,與玉姐商討悄悄行商之事。九哥與玉姐心中,原對販子並不很看重,兩家先時雖有經紀買賣,卻並不本身出麵,止叫家仆下人去做。眼下玉姐是為充盈內庫,九哥倒是用心要嚐嚐這經商能有多少利潤,好算一算稅賦一類。
洪謙道:“可擇一二試行之,一則一旦有失,喪失不大。二則若成,也算辦過了有經曆了,可推行之。”
恰遇著玉姐冊封之典,太皇太後既高興,又要與玉姐和解,便一力主張要大辦。玉姐雖看這煌煌盛典,心頭對勁,卻也不免有絲心疼:這盛典雖有禮部出了,內庫未曾動,然國庫實不豐盈,她內心,不免將這國度看作是她丈夫、她、她兒孫,不忍這般胡亂花用了。
當下使這二人攜了十萬貫本錢,且往穗州尋市舶使去,因有宮中印信,故由市舶使從中轉圜,與胡商做買賣,不數月,贏利頗豐。李長福識幾個字兒,又寫封歪歪扭扭摺子來存候,臚陳所見,言天朝絲綢瓷器繡品一類,極得蕃商青睞,常求而不得,抑或買不敷所需。請依原江州故事,收脫銷貨色、又於繡坊內訂下繡品轉賣。
九哥便心內稀有,此事行得。然他擔憂卻也未幾餘,隻恐有人棄田而經商,弄得國度無糧。不得不悄悄問計於洪謙,且請洪謙需求保密纔好。
豈料玉姐所為是顛末九哥,九哥立即便批道:“賽過和買,賽過加賦。”政事堂也隻好裝聾作啞,所謂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接了玉姐錢,政事堂便不好出頭。且九哥所批乃是樞紐,內庫也缺錢來,不令她去叫錢生錢,難不成要國庫來出?抑或是和買,弄得民怨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