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稻種[第1頁/共5頁]
玉姐見他色彩少緩,便笑道:“漕糧船要經了官府征支出庫這一道手續,卻不是費時候兒?這卻不必掛記,這糧是買自南邊,卻一定會與百姓有關礙。李長福一是收了很多陳米,凡有米,陳米便要賤賣。遣他往南邊兒去,也是與胡商做買賣,他倒機警,自南些處所兒收了旁人家很多米來。連金銀也不消很多,那些個蠻邦可認咱銅錢哩。”
田晃見九哥又有笑容,便勸道:“雖如此,那稻種倒是極佳,或可解憂。”
九哥然之,道:“可與諸公商討了。”當即便召政事堂諸人,並戶、工兩部尚書、太府寺卿等,公議移民屯田之事。
既是進士出身,叫他推個曆法尚可,叫他算個氣候,卻非他所專精。部下這些小我,又因他好裝個相兒、自以進士出身,瞧不起人,也不與貳心去算,叫他丟了小我。
李長澤與九哥商討這幾個月,早將這輿圖爛熟於心,兩個竟日裡翻來覆去地看,看這圖,那邊水土好可開墾、那邊當築路、那邊可遷多少人,都一一列瞭然。李長澤故將頭兒一伸,看了一眼道:“官家看這做甚?”
監正既非天帝又非龍王,便是將他罵死,他也變不出雨來。李長澤叫他噎得麵前一黑,恨聲道:“你荒唐!國事豈事多問僧道?”他敬不悟,因其是狀元;不逐平靜,蓋因其守法不逾界。叫監正這一說,竟是要責他們不務正業、埋頭交友僧道了。
北方兼併頗重,除開憑藉豪強之耕戶,很多農戶家中地步頗少,遇著年景不好,日子便要過不下去。除開施助,須得防著來歲天時亦不好,早早與這些個失土之民尋個好用飯去處,免得他們自往著府庫糧倉裡尋吃食。
禦花圃是補葺不成了,玉姐也不非常意,隻陪著太皇太後說話兒。太皇太後臉上皺紋又添了幾條,說話是遲緩,精力卻好,人卻更加平和了。皇太後還是沉悶,玉姐想秀英每說她對這婆婆不敷心,便也力與皇太後搭話兒。
玉姐將這些米糧托付九哥時,九哥大為詫異:“如何這般早來?這般收買,可會誤著南邊百姓繳租賦?”
九哥道:“我深思,與其比及春季裡顆粒無收,不若先兜攬人手,令先往居住。趁著氣候並不酷寒,不須與他們發放很多禦冬衣物,先往那處去造屋修路。到了春季裡也是要撥與賦稅賑災,現在也是分撥賦稅,晚做不如早做,免獲得時候兒人多,又手忙腳亂。”
監正無端叫輔弼訓了一通,也是憋了一肚怨氣。常日裡以他一五品安逸官,得蒙輔弼相召,當喜上眉梢。本日倒是叫召來罵,倒是怒心頭。想他昔日也是個進士出身,隻是朝廷以其才調有限、他又冇個門路、不大會仕進兒,現在五十歲了才蹉跎成個五品官兒,且非要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