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好心[第3頁/共5頁]
娥姐似有苦衷,笑也有些勉強:“成。”
紀主簿花誘人眼,自是說好。青兒把素姐好生一誇:“奴簪環,娘子道輕浮不準插戴,便整日頭上禿禿,幸而有安人垂憐。”又說素姐和順可親,與她飯吃。紀主簿漸次聽出味兒來,次日便尋何氏說話。
秀英道:“把大姐兒交與老安人,那邊吳媽媽也是老積年哩。”
李媽媽方不方聲了,命朵兒往院子裡一站:“我送姐兒去,你站這裡,不準走動,不要礙事,瞅著些不要磕碰了。”朵兒喉嚨裡應了一聲,見李媽媽望向她,忙把頭點了數點。李媽媽又取了玉姐一套衣,往吳媽媽那邊送:“大姐兒且緩一緩等一等,廚下水正燒,燒熱了先與姐兒沐浴換衣裳。”
秀英含淚道:“換了我,也是這般想。你家阿誰,不是省油燈哩。我娘從不聽曲兒,唸佛多少年,家中有個姐兒讀書,哪能這般喧華?我竟不知她們是如何對上。”
素姐便非常憐憫她:“你是來,總要敬順大婦,她見你和婉了,總會喜好。熬二年,她也會好,民氣老是肉長。你要非常苦,可往我家去,我那邊倒清淨,喘口氣兒也好。”
青兒泣道:“家中娘子好生短長。奴隻這一手琵琶能見人,偏不令彈,手且生,想三五年後,人老珠黃,當要化作灰塵了。原思得遇夫君,不想……老是奴命薄。”
秀英原道紀家使女之事與已無乾,不過添個說嘴事兒,與何氏又近幾分乾係。不想家中另有一個素姐,幾乎弄得她下不來台。
又往說素姐:“紀主簿家自有娘子,娘未曾與何娘子一針一線,倒與他家使女這般密切,這不是與使女做臉,折人主母麵子麼?”
李媽媽見她聽得難過,經常喝斥朵兒,不令說。玉姐卻每要聽,偏朵兒隻肯聽玉姐一個。李媽媽無法,向秀英去說,哪料玉姐小小年紀自有主張,秀英已管她不住,程謙偏又覺女兒當曉得些世事,從中攔著。李媽媽隻得日日聽著鄉間辛苦,非常難過,隻盼著早日回城。一盼二盼,終令她盼到了程老太公發話這一天。
何氏勉強笑笑:“到長個兒時候不長,豈不要愁煞人?我瞧玉姐纔是生得更加好了呢,喲,這丫頭是那裡尋來?”
素姐聽她出身便非常憐憫:“紀主簿官兒不如縣令大,家裡人丁簡樸,也好處哩。休要多想,放心就是。”
李媽媽應了,自去與程福講不提。
素姐道:“無妨,過幾日我與你家娘子說,便說我聽你彈唱得好,也要聽一聽,借她小我兒。”
秀豪氣個倒仰:“怎地不早說與我?”單身分姐十數年如一日,儘管屋中誦經,從不出門,不必日日扣問她究竟做了甚,秀英實未曾想過她另有此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