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教誨[第2頁/共4頁]
秀英道:“阿婆,我醒得了。”
蘇先生念玉姐年幼喪親,力把口氣放緩些兒,道:“我先與你講這五服之禮與喪儀,你自家且硬記了,不管懂與不懂,記下再說。有甚想問,過後再問。”見玉姐頗曉事,並不胡攪蠻纏,蘇先生也自欣喜,隻要些疑慮:這一老一小頗投緣,因何不哀慼?
蘇先生那邊,早把五服等須講授之文章一一理出。見玉姐來,乃對程謙道:“事急從權,這書是循序漸進不得了,我先揀眼下用得著與她說,休問懂與不懂,且強背下來罷。”
蘇先生漸生不:“你太公生前心疼你入骨,現在他去了,你為何一絲難過也無?今後天人永隔,再不得相見,你不馳念麼?”
蘇先生因提筆,書“善始善終”四字。又拎玉姐一軸字來,倒是末端一句“菩提薩婆訶”,之“提”字,被她寫作了“堤”。蘇先生因道:“行百裡者半九十,是謂晚節不保。去你房裡,靜下心來寫,後日交足五遍功課。”
程老太公於玉姐為曾外祖父,若非程謙入贅,她當另有一種吃法,現在她亦姓程,便依為孫子為曾祖父服便,服齊衰五個月。玉姐要做之事,便是日日林老安人臥房外正室裡閒坐,專等記念之人上門。為便舉哀秀英也挪與林老安人同室,於房內加張床。
當下去領玉姐來。
因知她兄弟冇了,玉姐心中發躁,家中大家有事忙,止一個朵兒隨她擺佈,總幾個院子裡走動。程老太公去了,她便趴壽木旁,看著程老太公靜躺於內,忍不住踮著腳,伸著要夠他臉。
蘇先生感喟,起家抽開抽屜,取出一卷兒紙來:“自家看,這是你昔日所書,不過兩三日,便可寫這很多字。怎地當時能寫,此時便不能寫了?埋頭耳。心誌當果斷,無事不成成。你心中不,先生怎會不知?這份不活卻不成亂了心智。因一時不,誤了事,又生恨,長此以往,永無合意之時,則平生休矣。”
卻說程老太公抱憾過世,程家如同天塌普通,幸虧程老太公年齡已高,一應裝裹等早經齊備,此時不過取出來用。但是程家固不缺錢物,倒是缺人。百口高低唯有一個程謙可用――與程家交好之人皆知他,外事自是悉交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