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準備[第1頁/共8頁]
這頭袁媽媽回了秀英:“死妮子不肯開口哩,怕還得老婆子再問問她。”秀英笑道:“普通養閨女,你心我怎地不知?就這一個閨女,揹著抱著怕摔怕化,叫她多想想,也是好。不拘哪一個,她出門子,我與她鋪蓋頭麵,布衣裳。”袁媽媽忙叩首謝了。秀英道:“她是個有主張,你不須掛記,且玉姐身邊,她們兩個,好著呢。玉姐自看顧她。”
這些事兒全何氏眼中看得清楚,再不能似先前那般相處。又娥姐隨夫上京數年,與父母骨肉分離,每有手劄至,雖是報喜不報憂,何氏也看得出來,這京中餬口實比不得江州。洪謙赴京,何氏還想著,起碼也要托他捎封信去。
這幾日小茶兒麵上不顯,玉姐總覺她似有不當,便問她:“你這幾日老是懨懨,有甚難堪事?說來與我,我與你開解一二。”小茶兒道:“也冇甚,過年哩,想姐兒與婆家針線哩。”玉姐道:“不怕哩,我早做好,夾了氈子做根柢,好納,穿起來又和緩又簡便。”又歪頭看小茶兒。
袁媽媽連朝秀英說:“過分了過分了,哪家待下人這般好來?冇得忘了本份、折了福分。鄉間財主家姐兒也不過如此哩。”秀英道:“我稀有哩,你儘管收著。”玉姐自取了私房來,又與小茶兒一串珍珠鏈子做添妝,朵兒也有針線相贈,李媽媽亦與她一支金頭銀腳簪子。
――――――――――――――――――――――――――――――――
玉姐內心,看小茶兒和朵兒自與旁人分歧,明智是服侍蘇先生,卻也是自家人,並不是甚不三不四登徒蕩子,且跟著蘇先生,便也會識文解字,程老太公買他時,因是服侍蘇先生,也揀那模樣周正來買。配小茶兒,倒也算合適了。
去尋了秀英,秀英也略有些兒難堪,隻說:“我須與官人商討,你兩個休要去煩先生。”玉姐應了。不想那頭明智兒聽了動靜,心中焦心,又不好分辯,卻叫蘇先生髮覺出來。明智是蘇先生感染出來,蘇先生一問,他倒誠篤以對。蘇先生聽了一笑:“我先時怎般與九哥說來?我又不是未曾娶過妻。你原是程老翁買來,今此處服侍筆墨,卻不是我仆人,何不去尋故仆人家問來?我這裡另有個安然兒可用哩,況你去了,我還好換個聰明小孩子,打重新兒教起哩。”
洪謙道:“京中餬口,也冇那麼難。夠了。我有功名,一起帶些貨色去,也不消抽稅。旁不須多帶,本地土產略帶些兒,倒是胡商上回販來胡椒,十足帶了去。”天朝本不產胡椒,皆是胡商販來,“椒”之意,乃是有重味之香料,加一“胡”字,便是說明其出處。既是本地不產,天然物以稀為貴。向來有兩入天朝,一是西北水路,二便是這東南水路。水運比陸運,都是量又大,破鈔又少。胡椒京中,也是個高價,且不易得。再這個實是比帶甚土儀劃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