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抵京[第4頁/共6頁]
所謂庶出,也因世情差彆,而各有分歧出息。婢女產子,縱知其父,也多數是與嫡子做個伴當,好些兒答應做個管事,差些兒也止比仆人吃穿略好罷了。除非仆人家刻薄許他入了族譜,又或是孩子生父剛好是官家這類人物,婢生子纔好算個庶子。
————————————————————————————————
申氏道:“如果真一真人說,卻不好善了了。”秀英道:“我也聽人說,宮裡是極信這真一真人。”申氏道:“誰說不是呢?”
酈玉堂看完這信,不由打個寒噤,曉得這裡頭必是有人脫手了,卻又覺猜疑,有些兒看不透,想來是皇太後要救她兩個侄孫,然事情往下會如何,他卻難猜想。一時候竟不知如何是好,自家又理不出眉目來,乾脆袖了這幾頁紙,往尋蘇先生。
秀英母女兩個,借朱家事指天論地,卻實未曾與朱家人有甚友情,不過因玉姐警悟,聽酈玉堂隨口一句話,又見申氏麵色不對,也行那“借古諷今”之諫。明著貶朱震後妻,暗中實狠讚申氏賢能,故有“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之句,公然酈玉堂未曾蠢得完整,聽完便想到申氏所行,端是正大光亮,便有長揖作謝之舉。
世人方漸漸散去,朵兒隨玉姐身側,將她大氅又拉攏一下兒。
簾後女眷們又是另一番熱烈,申氏心下暢,便又想起一事,因問秀英:“我看親家帶這很多物什,京中房兒恐顯狹小,可要換個大些兒?”
酈玉堂與申氏佳耦處,柔情密意自不消說。六姐、七姐兩個聯榻夜話,且說:“看九娘這般機警,娘也好有個幫手哩。”那頭九哥叫七哥、八哥兩人逼牆角,好一通揉搓,都說:“恁好命,有這般好娘子。”他兩個心下原就感念申氏,本日叫玉姐說破,曉申氏之德,待這幼弟不普通。惜乎九哥常日全不是少年羞怯模樣,二人無處可展技藝,隻得與他混鬨一番,以示靠近之意。
一看之下,大吃一驚,這男童做個小廝打扮,著個布衣,劈麵兒一著綢衣青年男人將手裡扇兒束作一條,往他頭上打去:“我兒,偏你機警兒。歸去叫你娘賞你果子吃。”玉姐大奇,暗道怎地這做爹穿綢衫、戴高帽兒,做兒子卻這般寒酸?
上前禁止間,又聽岸上一個男童聲氣道:“爹,好大一尾鮮鯉魚兒,返來燒與爹吃。”他腔調古怪,玉姐頭平生聽人說話,不是官話便是江州方言,一起行來,聽著各處所言,便好湊個熱烈,多聽兩聲兒。此時悄悄換了個窗戶,尋那男孩兒看去。
作者有話要說:[1]天朝玄門也有死前懺悔來,《晉書》卷八十——獻之遇疾,家報酬上章,道家法應首過,問其有何得失。對曰:“不覺餘事,惟憶與郗家仳離。”獻之前妻,郗曇女也。說就是這個。王獻之死前寫總結檢驗書,這輩子大遺憾就是跟老婆仳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