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憶昔[第5頁/共8頁]
那頭朱震聽了,的確是頭上炸了個響雷,單北定府三字,便可引貳心神。洪謙客籍北定府,隨流民南下,段祐去北定府,殘殺饑民以冒功。朱震昔年因這小舅子外,還曾托他尋過兒子哩!朱震眼睛便似要滴出血來,狠狠看著段祐,隻恨段祐是武官,審判須經樞密,不然早出來請旨將段祐拿下大理寺去拷問了。
————————————————————————————————
洪謙朝上又捅一個馬蜂窩,逼得原侯不得不與族中兄弟商討,又求見皇太後。原侯意義:“休要再與洪謙膠葛了,不睬會他,他不定會肇事,你一理睬他,他需求往死裡與你膠葛。”
可這回被參兩小我,身份不一樣啊!陳奇乃是皇後弟弟,再端莊不過國舅,段祐冇阿奇那等好出身,倒是……段氏弟弟。而洪謙前番流言裡,卻又是朱震之子,段氏乃是朱沛繼母。這裡頭那說不清道不明滋味,端的就隻可領悟、不成言傳了。
洪謙內心頭一件事兒,倒是眼下儲位之爭。如果太子活著即位也還罷了,此生他死了,皇太後心疼齊、魯二王,先時又極待見段氏,洪謙又是蘇先生半個門生,必是要扛上。洪謙口上不說,內心也須認蘇先生之恩,實不忍心這個老書白癡一輩子冇迷路山溝裡餓死,臨老臨老叫老太婆治死了。且太子是前妻之子,其死之俄然,洪謙心中何嘗不有些怨氣。好歹又讀了些書,知東宮乃是國本,實不好叫陳氏接連把持——如果賢能婦人倒還罷了,觀兩宮行動,怎生看也不是個為國。
直到北定府災荒,世人避禍。流亡人群裡,少年與洪謙一家一道,一起攙扶。哪料路上遇著突變,不特亂民殺人,官軍亦殺人冒功,很多人喪命,洪謙隻孤身掙出命來,一起逃,便也隱姓埋名。原想民不與官鬥,了此殘生,直到機遇偶合讀了書,入了京,方鼓起勇氣來揭穿內幕。
趙王極好,極好!至於命格,真一能說他不好,天然有人會說他好。不悟那賊禿,為何偏於此時上京來?說他冇個計算,不管旁人信不信,洪謙是不信。這些年和尚叫真一那道人壓得也狠了些兒,與他們個機遇,這些個四大皆空們,縱將旁空了,也不會樂見佛門空了。
這少年是誰,不消說,世人也猜著了。洪謙道,自入京來,聽了這些傳聞,方知內有蹊蹺,非常其不值如此。
玉姐彆故意機,卻與這不悟說話,端的是父女同心,雖未曾商討得,玉姐亦覺以佛門對道人,再合適不過。宮中崇道,官方信佛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