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高士廉赴任[第3頁/共4頁]
回到丹陽後的第三天,埋頭儘力了一番的長孫無忌還是來府上公乾,帶來了一份厚厚的草案。
蕭銑曉得高士廉說的鐵礦,就是長江北岸後代安徽境內的馬鞍山鐵礦了,那邊的鐵礦,南北朝初年的時候就已經開采出來了,算是當時南朝首要的一個鐵料來源。不過蕭銑天然有他本身的考慮,因為他曉得海內大部分鐵礦純度都不高,遍及鐵元素含量不過三成,也貧乏能夠改進成品鋼鐵質地的罕見元素,而中國境內隻要石碌鐵礦有五六成的鐵元素豐度。並且在現在這個期間,鐵礦純度不但影響的是產量和效力,更是影響了成品的質量,既如此,不如去把海南島的石碌鐵礦弄來。
蕭銑也冇想到高士廉如此急著上任,還不等本身回到丹陽,他就尋了官船眼巴巴交運河南下了,倉促之間,隻幸虧姑蘇當場給對方設席送行。本文由…首發高士廉本年實在也纔不過四十歲風景年紀,比蕭銑也就老了十二三歲罷了。跟著高士廉同業的一家長幼中,長孫無忌本年十七,比蕭銑小十一歲。蕭銑和這一老一少的春秋差異,竟然也差未幾。
歸程中,蕭銑對長孫無忌並無等候,但是少年新銳的長孫無忌倒是很有躍躍欲試的模樣,老是有一搭冇一搭地想給蕭銑出運營策,有些方略實在是不堪入耳,毫無操縱性可言,蕭銑隻是不想打擊對方的主動性,虛與委蛇地表示考慮。
蕭銑敬了高士廉一杯,長孫無忌在一旁陪了。蕭銑客氣著先開腔:“高世叔真是繁忙,這路途方纔被蕭某掃清,便趕著上路了――這一趟,怎的家小也都帶著,不是要讓他們留在丹陽的麼?”
“世叔說那裡話來。小侄豈是施恩望報?不過世叔也不成妄自陋劣。小侄觀長孫賢弟很有才調見地,假以光陰。定然是一代名臣,世叔捨得的話。小侄便伶仃帶長孫賢弟到丹陽,先任一介長史彆駕之職――世叔勿憂,並非是留守府的長史,不過是駙馬都尉府的長史罷了,並不會權重為人所忌,又能夠不時曆練,與小侄參議政務出運營策。”
……
全部大隋朝,承閏年代,比如大業五年之前,也就一年一兩千噸鋼材兩萬噸生鐵的產量。戰亂一起,人丁大量流失滅亡百業凋敝,這個產量就更受影響了。蕭銑估摸著,現在大隋朝一年能有一萬噸生鐵一千噸灌鋼法或炒鋼法製造的鋼材,便算是頂了天了。蕭銑就算想讓本身一家軍閥將來就把握相稱於朝廷其他地區一樣多的產量,一年運三萬噸鐵礦石也絕對夠用了。
長孫無忌離席躬身一禮:“謝過蕭大哥提攜之恩。”麵色倒是既不驕貴,也不奉承,說完就重新坐回位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