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終征高句麗[第1頁/共5頁]
以是,汗青上杜伏威的終究碾壓性崛起,就是要到楊廣帶來這兩個連鎖反應後才完成的。楊廣在江都駐紮了將近兩年,也讓兩淮百姓獻食了兩年,把起碼幾十萬本來還算有點兒活路不肯鋌而走險的兩淮百姓從良民逼成了義兵。從那一刻起,杜伏威就和打了雞血一樣,兵源充沛非常,這時陳棱即使軍事上再是短長,也已經頂不住杜伏威的守勢了。
因為汗青上到了大業十二年的時候,楊廣完整放棄了北方國土,挑選了帶著驍果軍永久駐紮在江都,還籌辦遷都丹陽。
話題扯得有些遠,但不過是申明一點:大業十年之前,杜伏威遠冇有厥後那麼威風赫赫,蕭銑的功績,本就不過是在杜伏威即將到來的人生低潮期上順勢踩了一腳,然後趁便撈一點地盤兵馬,刷一點功績名譽。
通過對杜伏威為首的淮南義兵三個月的追剿,蕭銑好歹獲得了一個扼守長江口北岸的州郡海陵郡全境,還獲得了宣城郡的長江以南部分,以及馬鞍山鐵礦姑孰鐵礦的利用權,並且讓王世充為他打保護,不引發楊廣對他擴大私家權勢的分外顧忌和警悟。這統統,從投入產出比的角度來看,已經完整夠本了。
……
雄師四月十五日終究動身,在黃海上飛行了五日,都是已經輕車熟路走了第三年的航路了,天然穩妥無事,二旬日那天就到了皮島清算,而後兩天沿岸搜掠南下,高句美人但有巡哨戰船,無不被隋軍大隊以雷霆之勢擊滅,沿著薩水河口一向南下,直到浿水都冇有高句麗海軍反對,可見顛末兩年的絞肉機式血戰,高句麗海軍已經完整有力了。
來護兒蕭銑陳棱又分外籌辦了一陣子。本來估計四月初便能夠開端渡海,但是卻被一幢變故遲延了十天之久,直到四月十五楊廣都逼近鴨綠江了才動身。並且動身之前還給楊廣上了兩次奏表,通報了一番訃告:本來,是原定作為海路軍副帥的周法尚,終究冇有扛過大哥體衰,在第三次渡海的時候,病情減輕,不能成行,最後送回東萊。捱了三四天便病逝了。
這一次出征。貌似再也冇有人給宇文述並列作為背黑鍋的備胎——段文振已經在第一次遠征的時候病死了,於仲文作為第一次遠征得勝的替罪羊。死在獄中;楊玄感則是在其謀反被安定後被朝廷順勢作為第二次遠征失利的禍首禍首,算是為朝廷省了一隻替罪羊,而本來應當作為替罪羊備胎利用的斛斯政則是投降了高句麗,至今仍然在高句麗活得好好地吃羊肉喝酥酪。
第二個連鎖反應。就是楊廣讓淮南百姓耐久“獻食”,扶養禦駕和驍果軍。“獻食”是楊廣在位期間中原政治上的一種奇葩征象吧。楊廣喜好巡遊天下,但是他貌似向來不感覺本身帶著十幾萬人跑來跑去會有很大的後勤壓力。在他看來,這又不是帶著雄師出境攻打敵國,在本身國土內觀察本身的子民,難不成還要籌辦糧食麼?當然是當場讓百姓扶養了。以是楊廣每到一地,阿誰郡就要賣力數十萬人的吃喝,全數是端莊稅賦以外的分外開支,百姓常常因為受不了獻食的嚴峻壓迫,而揭竿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