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百萬大軍伐高麗[第3頁/共4頁]
數人便在海上每日談古論今,敘論兵事,來護兒來整等將校則多與蕭銑說知一些軍旅中廝殺漢的見聞,蕭銑未曾偶然候空下來諦聽過這些,一時也非常感覺風趣,並不古板。船隊又行了兩日,前鋒哨探的戰船便回報已經見到陸地了,彷彿是到了高句麗本地地界。
“來總管,崔長史。下官本來未曾出過遠洋,這兩日一時貪看海景浩淼,一時倒是失神,冇聽到二位動靜,失禮失禮。不知這路程另有多久能夠到高句麗?”
行軍總管部屬的長史和司馬兩個職位,都是幫手總管的文職,要想讓冇有當代宦海觀點的先人分清這兩個官位的大小,還是非常費事兒的。不過略微舉一個顯眼的例子,大抵便能夠有個觀點:比如,假定諸葛亮北伐時自任“行軍總管”(當然蜀漢是冇這個官職的,隻是假定)的話,那麼長史就是楊儀,司馬就是馬謖,楊儀是諸葛亮的秘書長,賣力平常公文書牘文職事情;馬謖相稱於諸葛亮的首要參謀,參讚軍機調劑。對比到現在的隋軍海陸軍,總帥就是來護兒,副帥就是周法尚,秘書長就是崔君肅,參謀長就是蕭銑。
不過,又有甚麼體例呢?風雅略是楊廣定下的,不容置疑。來護兒隻能反過來勸說:“朝廷定下的風雅略,咱便不要置喙了。何況海陸相輔以水軍阻截遼東諸河並鴨綠江,這個方略也隻是在得知高句美人恪守堅城不出我軍需求圍而不打千裡躍進的時候纔會起感化。當初出兵前又那裡能推測高句美人會這般死守不出呢?以是世事無萬全之法,兵家之事,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
蕭銑何嘗不想陳棱同業出征,但是現在隻能是反過來安撫來護兒:“陳留守也實在是一員精乾有節的乾將。不過火線一樣首要,這也是冇有體例的事情。下官另有一事不明,想要就教總管。”
蕭銑正在旗艦船頭觀風,背後有聲音傳來,轉頭一看,倒是行軍總管來護兒和長史崔君肅。來護兒揚州人,武夫出身,必定是說不出這般引經據典附庸風雅的言語的,以是剛纔開口之人恰是崔君肅。
乙支文禮本來照搬兵法,還想‘半渡而擊’,不想我雄師連綿數十裡一起渡河,乙支文禮戔戔一軍,那裡抵擋得過來。倒是被段文振公兩翼的兵馬渡河後三麵夾攻殺敗,死傷一萬餘人。想來經此一戰,高句美人也會有點收斂,今後隻敢與我大隋堅城恪守罷了,不敢迎擊浪戰了。遵循這個進度算,咱這一起人馬渡海到了對岸的時候,陸路軍應當能夠行軍到遼東城下,高句美人應當都會被圍困在幾座堅城當中恪守,田野門路當會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