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竊玉 -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把緬甸翡翠原石開采的場口寫出來 這章是翡翠出產資料,來自於網絡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把緬甸翡翠原石開采的場口寫出來 這章是翡翠出產資料,來自於網絡[第1頁/共3頁]

小場區,這個場區位於烏魯江南麵,麵積約為45平方千米,比後江場區大三倍,隻因場口未幾,人們把它稱為小場區。這裡是原生礦床,曾郵產過很多優良翡翠,是全部緬甸翡翠礦區不成貧乏的構成部分。這個場區最深的場口已控到第四層,以玄色帶蠟殼的塊體為多,最馳名譽的場口是:南奇、南莫、莫6、細莫、莫罕、南西翁、烏起公、那黑、通董、磨六磨、摸格地。

大馬坎場區,這個場區位於烏魯江下流,老場區的西部,屬於沖積礦床,開采時候比帕敢場區晚200年擺佈,以大馬坎場口為代表,聞名場口近20個,掘進深度已達第五層,多見關山半水石,聞名場口彆離有:大馬坎、黃巴、莫格疊、雀丙、磨隆基地、大三卡、南絲利、南色丙、西達彆、約英拱、那亞董、美林強、苦麻、膽秀。

後江場區,後江是烏魯江北側的一條支流,名為康底江,翡翠礦區漫衍在江乾,因此稱為後江場區。這裡也是沖積型礦床,開采時候較晚,大區在十六世紀初葉,這裡包含後江和那莫兩個場區,固然兩地相距不遠,所產翡翠塊體卻有天壤之彆。後江場區所出產的塊體,普通在300克擺佈,品咱多,質地優,上殼薄,質地上乘。現掘近深度已超越第六層,約為30多米深,第3、第四層都有隔層,前二層與老場區的環境近似,第六層的塊體皮殼幾近都是黃蠟殼,第六層以後的隔層比較厚,目前出礦率較低。首要場口有:磨隆、比四都、格母林、帕很多曼、香港莫、莫東郭、莫地、加英、不格朵、格青莫。

緬甸翡翠出產於該國的東北部,這裡與中國雲南省鄰近,礦區貫穿烏魯江流域,夾持在高黎貢山與巴蓋崩山之間,南北長70千米,東西寬20千米,麵積為1400平方千米。選礦中間在隆肯,這裡距密支那136千米,間隔中國的騰衝360千米,間隔泰國的清邁1200千米。采礦營地有三大處,老場區、後江場區、小場區。

這個場區首要場口有:老帕敢、麻母灣、惠卡、擺上橋、大古地、赤通卡、格拉莫、猛毛、東郭、馬拿、結崩窮、莫老埂、仙洞、香公、窮瓢、南英、育馬、格銀窮、東磨、格拉莫窪、帕丙、資波、陷典、苗畢、莫地、帕扁、三決、哼定、橋烏、老寨棚子、嗆叭、三岔河、莫敢。

老場區,這個場區包含帕敢場區,大馬坎場區、新場區,因地旦上連成一片,位於烏魯江的上中下流,發明和開采時候最早,範圍最大,場口最多,是緬甸翡翠的首要產地。

後江場區:位於康底江有稱後江而得名。產品小件居多。水石也多。漫步10個場口,最聞名的是:格母林、加莫。

帕敢場區,這個場區是沖積或殘--坡積礦床,位於烏魯江中遊,開采時候始於公元一世紀。目前發掘最深的坑洞已達第五層約為30米擺佈深,第一層所出的塊體幾近都是黃沙皮殼,第二層多見紅沙皮殼,並帶有蠟皮,第三層為黑沙皮殼,第四層為灰黑皮殼,第五層為白黃皮殼,大多有蠟皮,場口之間的塊體有著較著差彆,辨彆並非易事,通過熟諳場口記清各自的特性,方能熟中生巧,精確作出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