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番外二[第2頁/共3頁]
這一世,他們兄弟幾個,全都得以大展雄圖,高傲儘情,何其蕭灑。
不過說到伉儷……話說上一世納喇氏與惠額娘母家沾親帶故,以是他下認識便不是很喜好,再加上本身因為腳疾偶爾脾氣不太好,納喇氏彷彿也並不如何喜好他,以是兩人能夠稱得上是相敬如賓,勉強拚集了一輩子。而這一世因為大哥和二哥都未曾納妾,幾個弟弟就是想要女人也不美意義弄得大張旗鼓,後院女人少了,又少了上一世的成見,漸漸磨合下來,倒是相互之間誰也離不了誰了。這一世,或許還真趕上了傳說中的兩情相悅也不必然。
浮生一夢,倒真不曉得到底哪個纔是真正的實際。
自成年後,這大抵是兄弟們第一次這麼同心合力,倒是虛與委蛇,隻為裝點承平,笑容子虛得令民氣寒。
冇過量久,其他兄弟們也都來了。
十三十四如同兩柄利刃,一西北一西南,駐守大清的邊境永無來犯;
大哥固然被髮配到台灣,但誰都曉得那片島困不住蛟龍,馳騁疆場,在美洲那片幾近不減色於大清的地盤上打下又一片江山;
大哥兵馬半生卻又圈禁致,二哥一廢二廢癲狂後代,三哥起起伏伏終未得大用,八弟九弟更是改名除籍不得善終,十弟十四弟更是被打壓了平生,雖為皇子之尊倒是畢生無所成。
九弟十弟縱橫海上,“威脅利誘”,一武一商,大發他國之財;
六哥掌戶部,固然一開端像汗阿瑪普通保守,但在二哥的強壓下倒也開端變通;
八弟於六年前請立交際部,主管藩國以外的他國全數事件,
當然還不止這些。
而他本身,掌國子監期間,同習齋先生合作,細心闡發了大清的教誨題目,反對現在的死讀書征象,主張“經世致用”,誇大實學,倒也獲得一點效果。
景新九年,太上皇六十大壽,上於暢春園辦千叟宴。
上一世鬥得最狠的兩對,大哥和太子、四哥和八弟。現在看來固然大哥和太子之間二十多年前有場不小的摩擦,但目前看來兩人之間乾係還挺和諧,特彆是這類宴會,二哥常常會在身邊加坐位,讓大哥伴駕;而四哥和八弟更是親親熱熱半輩子了,並且兩人還都冇有娶妻!要不是兩人都是男人,當然更首要的是血緣兄弟,他真要把這對當作一對伉儷了。
惟願此生,我地點乎的人,隨心所欲,一世安康。
看著如許的場景,在酒精的感化下,胤祐不覺有些恍忽。
宿世康熙的千叟宴他也有參與過。可阿誰時候的千叟宴,除了嚴峻壓抑,隻要一片虛假而又冰冷的歌舞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