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玄幻奇幻 - 清穿之重設曆史 - 第一百二十四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第3頁/共4頁]

端莊路走不通,幕府隻好默許了海賊攻擊中國船隊的行動。歸正因為龐大的利潤引誘,即便有海賊,中國商船也不見得少。

康熙當時便接連給倭國去了好幾封國書,再三警告倭國的幕府要把海賊們措置好——在自家鬨他管不著,但如果觸及到大中國子民,大清朝廷不介懷替幕府辦理一番。

伊爾根覺羅氏恰好也給囡囡擦完臉,聽到這話昂首笑盈盈地看著三人,微微福身:“三位小叔好久不見,倒都長成豐神俊朗的好兒郎了,此番南下不曉得迷倒了多少女人家呢。”

胤礽看出康熙實在並不如何正視這事,不過他要的就是措置此事的權限,乾脆也不與康熙辯白,本想連夜帶人去廣東,卻在存候時被皇太後留——中秋節近在麵前,還是先不要往外跑罷。

固然警告過倭國的幕府,但從藍理反應過來的數據看,狀況不但冇有好轉,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固然大清船隊武備充分,各商家冇有多大的喪失,可炮彈那但是費錢都能夠買不到的!並且在此次的摺子裡,固然藍理冇有說明白,但康熙從摺子裡也能看出藍理對倭國海賊的不待見,順帶著對全部倭都城瞧不上眼,言語間儘是摩拳擦掌的躍躍欲試——像倭國如許不循分的小國,必須得靠著槍炮箭矢才氣誠懇下來。

對於如許的國書,江戶幕府大要看著恭敬,實際上底子就未作理睬。大清海上貿易的富強始於康熙二十三年的中華號遠洋貿易船隊,從當時開端,外洋貿易成了戶部首要的資金來源。而阿誰時候,倭國卻為了海內穩定,已經封閉海關將近五十年了,唯獨在長崎給荷蘭人留了商館,僅和荷蘭另有中邦買賣。最後的時候,由荷蘭人賣力向倭國輸入一些西洋商品,中國則僅僅是出售中國本身的特產。但是跟著荷蘭在西洋漸趨式微,中國根基成了西洋對倭國貿易的中間人——這類倒賣的買賣利潤有多大的確是不成設想的,以是到現在,倭國的外洋貿易中中國幾近占了九成,無數的白銀從倭國流入中國。

——台灣這邊真正歸入大清的版圖時,大清對於漢民比之疇昔已經寬大了很多,以是台灣根基保持著前明的風俗,漢味實足,就是胤褆佳耦到了這邊後也不知不覺入鄉順俗,適應了漢人風俗,不但是著漢服,吃漢食,更是說漢話,大囡囡到現在滿語都說得不甚流利,更彆提根基無用武之地的蒙語藏語了。

胤禟撇了撇嘴,並不覺得意,胤禩則是下認識地看向胤禛,卻見胤禛迎上他的目光,意有所指彎了彎嘴角。

而在廣東那邊,因為之前的事情,石琳接到胤禟的信後涓滴不敢怠慢,趕緊派出大量人手從廣州向外分散著暗查福壽膏一事。他本來不過是為了給幾位阿哥一個交代,成果查的時候還真查出了題目——鴉片在廣東福建等本地地區幾近已經伸展成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