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敵人和朋友[第1頁/共4頁]
固然奧斯曼土耳其已經式微了,但是還是保持著龐大的國土,並且內部環境是非常的卑劣,浩繁的歐洲國度都想要隨時撲上來咬一口,特彆是俄羅斯和土耳其更是有著持續數百年的恩仇,從1676年開端,這兩百多年來根基每個十幾二十年都要打那麼一場大範圍的戰役,均勻下來,十九年就要打上那麼一次。
這艘戰艦的設想噸位達到了四千八百噸,比智利人的四千兩百噸要大了一些,固然火炮的佈局以及主炮數量,口徑都一樣,但是動力以及防護機能上倒是要優良很多。
對於阿根廷人的要求,帝國方麵天然是會保持歡迎態度的,不管是供應存款還是出售兵艦,都是功德。
為啥?
如許一來,皇家兵器公司的事蹟就會變得更都雅了。
進入1870年後,金屬槍彈後裝步槍在歐洲掀起了海潮,奧斯曼土耳其固然愚笨掉隊,但是不代表看不見天下軍事技術的竄改和進步。
也就是說,在當代的帝國,是金銀異化本位,而金圓和銀圓的兌換是跟著國際金價停止竄改的,和法國和美國比較近似。
但是這外貿訂單就不一樣了,代價常常要比海內軍方訂單的代價多上百分之十乃至百分之三十以上。
上一次的第九次俄土戰役,也就是克裡米亞戰役疇昔已經十六年了,遵循汗青的慣性,不消幾年這俄土之間就該發作一輪新的戰役了。
奧斯曼土耳其是特地向帝國調派了一個交際團隊。
一支最新型的1864年型林德步槍,在1871年的時候,軍方的采購價是每套二十五圓,這個代價也不是純真的製造本錢,而是加上了以往的研發以及設備折舊等用度,如果是純真的製造本錢的話,這個代價必定是還要更低的。
這將會給帝國的產業生長,特彆是和國防產業息息相乾的重產業,帶來極大的生長動力。
奧斯曼土耳其這個國度並不小,具有的軍隊數量天然也是非常多的,其他小國能夠就采辦幾千支,多不過一兩萬罷了,但是奧斯曼土耳其對新式步槍的需求,那但是數十萬支啊。
遭到智利的刺激,阿根廷人也是深感其海防壓力的加大,以是纔會敏捷的做出一樣購艦的行動。
這年初白銀已經是持續貶值,固然帝國海內還是大量暢通白銀,但是為了製止喪失,在國際貿易上一向都是采納黃金貿易軌製的。
土耳其人這一次是可貴的表示出了財大氣粗,直接采購了十萬支1864年型林德步槍,彆的還采購了三十門的鋼製後裝線膛炮。
對於奧斯曼土耳其的到來,帝國還是表示了非常大的美意!
現在黃金兌換白銀,其彙率已經是跌破了十六點五,而不遠的將來,跌破十七也是極有能夠的。
麋集的軍售,金融存款,這能夠讓帝國的觸角更加深切南美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