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鐵廠[第3頁/共6頁]
縱觀清末商幫,小的不計,大的也就是晉商、徽商、粵商、浙商,這晉商但是有朝廷背景的,冇有這晉商,天下怕也不是滿人的,不過庚子以後,都城票號被擄掠一空,這才使得天下金融的話事權轉到了有外資錢莊背景的滬上錢業公會,這晉商就是官商;而徽商幾朝幾代下來,大多是行商出身,長途販運,首要處置鹽、典、茶、木,本錢都是一絲一毫壘起來,贏利後又講究詩書傳家,應當算是紳商、乾隆嘉慶時最盛,而後清廷清算淮鹽,使得其受創甚重,洪楊再一亂,那就完整傷了元氣,而最後到胡雪岩時又敗給了洋人,算是完整的式微了。而粵商、浙商和有官氣的晉商及有文氣的徽商分歧,他們大多都是草根出世,這兩地都臨海,以是靠著外貿大班起家,攜洋自重,底子就和晉商、徽商不是一個路數。鐵廠固然冇有腦殘的選在山西,但辦在安徽也是事多的很。
虞輝祖說道這,朱葆三就笑了,“你和宮裡的公公友情不淺,商部貝子載振又在你天寶公司裡另有股分,要準條鐵路不是很簡樸的事情嗎。”
“前期年產生鐵十萬噸,鋼五萬噸。”王小徐答道。
“葆三先生,現在預算下來生鐵本錢比英國低一些,可鋼板就要高一些了。並且鐵廠投資極大,煤礦、鐵路、鐵礦、鐵廠加起來估計在一千二百萬兩。”王小徐說的很誠懇,他之前不曉得英國代價,對於鐵廠的本錢很有信,現在看來根基打平局罷了。
“那不貴!”朱葆三坦言。
“嗬嗬,還能如何說,商部尚書載振不都是你們的人了嗎。”看著虞輝祖活力,張美翊感受挺成心機的,摸著鬍子就笑了起來。他並不喜好一本端莊的人,黌舍裡待的久了,很多時候會到科學儀器管來和虞輝祖喝茶。
“是的。我們隻想鐵路快點建好,早日投入運營,控股是怕他們占馳名義不完工。煤礦、鐵礦、鐵廠、鐵路,四者都要有打算的,如果亂了拍子,那即便是建好了三個。也還是用不了,到時候投資大喪失也打,這個風險不能冒。”王小徐道。
聽到張美翊說到載振,虞輝祖一笑之下也是無法,現在公司裡可有好幾個吃乾股的,另有要貢獻的,再就是各種報銷,一年下來七八十萬總要出去,真是多不堪多煩不堪煩。他記得楊銳之前彷彿還說過滿清之下好做買賣,真是瞎扯。
張美翊確切是坐了比較久了,不過他卻冇有甚麼要緊的事,他客氣以後,說道:“含章,此次來先是來給你傳個動靜的。英商祥茂洋行去了京裡找了乾係,估計是想讓商部課你的鹽稅。”
朱葆三聞言一喜,隻感覺本日又辦成一件事情。